《中智观察》第1639篇推送
作者:雨涵
编辑:小瑞瑞
头图来源:摄图网
财税管理,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新变革。
2022年3月2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以“1455”位框架,提出了四大变革、五项职能和五大体系。
具体来看,即围绕加快构建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目标,推动财务管理理念变革、组织变革、机制变革、功能手段变革,强化核算报告、资金管理、成本管控、税务管理、资本运作五项职能,完善全面预算、合规风控、财务数字化、财务管理能力评价、财务人才队伍建设体系。
一方面是政策层面的不断利好,另一方面,智能财税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智能财税市场规模为697亿,未来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3年内市场规模将达千亿。
在此背景下,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目前的智能财税发展现状如何?随着“指导意见”的发布,又会给财税企业带来哪些新的发展契机?未来又会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软件网于近期专访了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用友”)、云帐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账房”)、北京票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票通信息”)三家企业,分享他们对于“指导意见”的解读、对智能财税的理解以及发展中的一些经验。
‖依托新技术:信息化到数智化
如今,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日益发展,财税管理也从信息化开启了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之路,实现以核算场景为基础向业务场景为核心进行转换,为企业数字化注智赋能已成为大势所趋。
用友向中国软件网表示,从数智化的视角看,近几年大型企业的财税管理发展进入了更新换代期,即从传统以ERP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进入了数智化时代,更加强调数据驱动的重要性。
“业务板块多、业财系统多、财务核算标准化程度不高是大企业财务管理呈现的主要特点。”在谈到当前财税管理的发展现状时,用友这样表述到,“财务管理呈现出的‘两低’,也就是财务效率偏低和财务基于数据对业务进行洞察的能力低,这样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企业建立了大量的异构的‘烟囱式’系统,系统之间出现很多‘数据孤岛’,数据难以有效应用,也导致在支撑战略、赋能业务、价值创造和风险防控方面缺乏有效手段。”
云帐房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与2018年之前关注ERP建设有所不同的是,现在聚焦于企业“业、财、税”一体化与数字化转型之间的融合方案与实践效果,特别是税务智能化、税务数字化对于业务发展的意义以及对于企业经营战略的指导。“融合与差异始终存在,做好一体化建设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手段、创新性的平台融合来做好核心支撑。”
票通信息则认为,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及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深入,企业对财税信息化的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及多维度、多层级业态融合的“财务共享中心”成为新一代财税信息化的建设目标。与此同时,搭建成本高、周期长以及技术能力、业务形态等在内的因素也成为影响财务共享中心搭建和使用的主要因素。
‖一流赋新意:创新改革一贯之
“指导意见”的发布对全国大中型企业瞄准国际领先水平,建设优化升级财务管理体系,提出了系统的意见。塑造更多的世界一流企业、努力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已经成为各行业的共识。
(“指导意见”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作为深耕财税领域多年的三家企业,对于“指导意见”的出台,又会着重关注哪些内容?
为此,用友指出,对“指导意见”中关于“转变”的内容非常关注,包括“财务运行机制从金字塔模式向前中后台模式转变;财务的核心业务从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等,这些都是“数智化财务”的特征。在用友看来,“指导意见”的发布为大型企业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指明了企业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方向。
用友已服务众多央国企客户,比如国投集团、中核集团、鞍钢集团、山东高速、安徽省投、海螺水泥、包钢集团、上海机场等大型企业。在财务共享、财资管理、全面预算、合并报表等财务领域进行数智化转型,极大提升了企业财务效率、降低了财务运作成本、提升了数据质量和数据应用能力。
“指导意见”中提到的几个“转变”,也为像用友这样服务大量大型企业财务数智化应用的厂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如何建立数字化财务建设的基础框架提供了参考。
“风险防控”、“前瞻性”、“立足实际”、“强化税务管理,实现规范高效”是云账房对于此次“指导意见”中较为关注的部分。“财税的本质是合规,其次才是高效,而合规更强调细节。因此探索出中国的财税管理模式,更需要立足实际。”云账房进一步补充到,“指导意见”的发布对于整个财税信息化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和催化剂,也让企业进一步思考财与税的关系,以及在融合趋势下对于技术、平台、方案带来的变革。
长期以来,税务改革当中最核心部分的税务管理和票据管理一直以来备受票通信息关注,包括这一次“指导意见”中提到相关内容也不例外。票通信息指出,“指导意见”中提到的“1455”框架不仅明确了财税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也对包括票通信息在内的财税企业以及整个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财税信息化浪潮势必会更加猛烈。
‖经验之分享:一体化价值凸显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包括零售、制造、医疗、科技服务等在内的各行业中,对企业的财税一体化需求增速加快。数据显示,七成企业用户有智能财税产品需求,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智能分析和节省成本是他们选择智能财税产品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家成立34年的企业,财务的应用服务一直是用友业务的重心。用友介绍,当前其最大的财务数智化能力的优势在于前端所有的服务都是基于用友的iuap平台这一数智化底座,基于云原生、微服务、元数据驱动和数用分离的理念设计,基于数据中台实现与业务系统连接,通过中台实现数据的采集和转换,解决了很多大型企业异构系统多、业财融合难的技术问题,通过财务大中台实现了业财数据的标准统一和汇聚,极大提升了企业数据应用能力。
用友也在采访中分享了三点经验。第一是财务共享建设。用友认为,财务共享的关键在流程变革,从而实现从业务到财务端到端的变革,达到流程环节、表单、附件、规则、控制点的统一,从根本上提升业财信息质量,为未来的数据驱动打好基础。第二是全面预算管理。其根本是要提升各级管理层对预算的认识,需要从战略、计划、预算到绩效的端到端的流程。第三是统一平台。信息化时代财务领域自身也形成了很多异构系统,系统之间不连通,导致应用效率较低,体验感差,因而数智化时代统一平台非常重要。
云账房认为,财税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分到合再到分,这是实践中不断创新与进步的过程,也与政策方向、企业自身信息化水平密切相关。如今,税务管理的理解已经不仅是发票管理那么简单,企业搭建智能税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个新的范畴,需要真正懂得企业税务的引领者来创造。从业务融合,到数据互动,企业智能财税系统方案建设又相对独立。
经历了票据从人工到智能的逐渐演变,票通信息认为,票据信息化所带来的财税信息化生态体系架构开始形成。“企业在选择财税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自身业态分析,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状态选择合适的财税信息化产品,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好成本管控和长远规划,在产品品牌选择上要多了解和研究,适合的才是最重要的。”
‖业财数智化:机遇和挑战并存
如今,智能财税行业正处于成长期,财税与业务走向深度融合。随着“指导意见”的发布,持续赋能业务创新、高效支持企业管理决策的智能财税,未来会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用友表示,“指导意见”中特别提出的“财务共享、核算与报告、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税务管理、全面预算和风险管理”7大重要领域,将蕴藏着新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要求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对加强产品能力和专家队伍建设更加紧迫。
云账房认为,企业实现智能财税,需要“三步走”战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税务工作的规范化操作标准和基础工作的自动化流程建设;其次是建设税务政策与计税算法的实时调整,税务数据的分析与预警,税务数据与业务的指导与联动;最后实现以数字为驱动以业务为指导的税务筹划体系。
“财税生态”将会为整个行业带来发展新机遇。票通信息解释,“财税生态”不仅是财务共享,而是包含了财务共享,形成完整产业数据形态。“财税生态”的到来除了带动头部企业产业升级革新,也为中小微企业带来了希望,为财税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但值得关注的是,融合型产品的凸起也会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致使竞争更加激烈,这就需要财税企业加快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在谈到今年的规划和布局,三家受访企业也分别进行了介绍。
用友谈及今年在智能财务领域的业务布局主要涉及三大方方面。在产品线方面,基于数智化底座的YonBIP|财务云在财务共享、智能核算、合并报告、全面预算、成本管理、商旅费控、税务管理、经营分析等领域都具备大规模复制的能力。同时,将引进更多优秀的专家顾问,更好为大型企业财务数智化提供服务。
云账房以旗下的有度税智为例,坦言今年建设的重点是以数据驱动的税务共享模式,强化税务合规前提下的流程自动化,提升算税引擎的多场景适用,打造“生态连接、税务自动化、数据精算”三项核心能力,与中国企业共同开启税务数字化新时代。
“今年公司致力于产品整合及产业融合”,票通信息表示,不仅将现有产品进行深度整合,参照企业业务流,分析业务发展走势并结合国家政策和行业经验完成模块化构建,将产品分为标准化与非标化呈现。”
此外,三家受访企业也纷纷认为,在财税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也是行业所需要的,系统在更新迭代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政策上希望能多一些有利于从事财税行业相关研究的政策指引;资金方面更加开放健全,鼓励相关企业创新;技术上给予更多交流讨论的机会,便于技术升级产业革新。
北京站
扫码报名参会/进群
上海站
扫码报名参会/进群
联系我们:13811945312
点击原文/扫码即刻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