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在数据库中起着加快数据检索速度的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索引可能会失效,即数据库系统无法有效地使用索引来加速查询。以下是一些常见导致索引失效的情况:

1. 未使用索引列进行查询:
– 当查询条件中未使用索引列,或者对索引列进行了函数操作、类型转换等,数据库无法有效使用索引。

2. 数据量过小:
– 当表中的数据量非常小(比如只有几行数据),数据库可能会选择全表扫描而不使用索引,因为全表扫描的成本更低。

3. 索引列上存在运算符:
– 在查询条件中使用了无法利用索引的运算符(如 NOT、、!= 等),会导致索引失效。

4. 模糊查询:
– 当使用模糊查询(如 LIKE ‘abc%’)时,如果通配符在索引列开头就出现,索引也会失效。

5. 数据分布不均匀:
– 如果索引列上的数据分布不均匀,某些值的重复率很高,数据库可能会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6. 表结构变更:
– 当对表进行增删改操作,特别是大量数据的插入或删除,可能导致索引失效,需要重新构建索引。

7. 多表连接:
– 在多表连接查询中,如果连接条件的列没有索引,可能会导致索引失效。

8. 数据类型不匹配:
– 当查询条件中的数据类型与索引列的数据类型不匹配时,索引也可能无法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