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MPC 的零知识证明协议

参考文献:

  1. Jawurek, M., F. Kerschbaum, and C. Orlandi. 2013. “Zero-knowledge using garbled circuits: how to prove non-algebraic statements efficiently”. In: ACM CCS 13: 20th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Ed. by A.-R. Sadeghi, V. D. Gligor, and M. Yung. ACM Press. 955–966.
  2. Evans D, Kolesnikov V, Rosulek M. A pragmatic introduction to 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J]. Foundations and Trends® in Privacy and Security, 2018, 2(2-3): 70-246.
  3. 应用密码学:协议、算法与C源程序(机工社大黑皮)

ZKP

零知识证明协议的基本定义在这篇文章。

交互式

最近看到了另一种描述 ZKP 的表述:

  1. Verifier拥有一个困难问题实例 H 1H_1 H1,Prover声明自己拥有 H 1H_1 H1的解法 S 1S_1 S1
  2. Prover利用11 1个随机数rr r,将这个难题实例 H 1H_1 H1,转变为另一个同构的难题实例 H 2H_2 H2。同时,依据 S 1S_1 S1rr r,得到对应的解法 S 2S_2 S2
  3. Prover对解法 S 2S_2 S2做承诺,然后将难题 H 2H_2 H2和承诺值cc c都发送给Verifier
  4. Verifier随机要求Prover给出如下两个声明之一的Proof:
    1. 要求Prover证明两个难题同构, H 1≅ H 2H_1 \cong H_2 H1H2
    2. 要求Prover公开 S 2S_2 S2,并证明 S 2S_2 S2 H 2H_2 H2的正确解法
  5. Prover给出所要求的Proof,Verifier验证它
  6. 两者反复执行nn n次 step 1 ~ step 5,直到Verifier相信Prover确实拥有 S 1S_1 S1(一般而言,n=10n=10 n=10就很好了)

完备性:诚实的Prover拥有 S1 S_1S1,他总是可以给出 step 4 中所要求的两种Proof,因此Verifier最终会相信他。

可靠性:一个恶意的Prover,他没有 S1 S_1S1,为了通过 step 4 的验证,他不得不猜测Verifier的选择。如果猜测Verifier会执行 step 4.1,那么敌手就在 step 2 中选择一个 H2≅ H1 H_2 \cong H_1H2H1,同时他不拥有对应的 S2 S_2S2。如果猜测Verifier会执行 step 4.2,那么敌手就在 step 2 中随机生成一个难题 H2′ H_2′H2以及对应的解法 S2′ S_2′S2,但同时他无法证明 H1≅ H2′ H_1 \cong H_2′H1H2

零知识性:一个恶意的Verifier,他无法让第三方Alice相信上述 Proof 的有效性。假设敌手用一个摄像机记录协议的每一步,即使视频中显示Prover总是给出了正确的 Proof,Alice也总是可以质疑:每当Prover猜对了,Verifier就保留视频;每当Prover猜错了,Verifier就删除视频。人们无法区分真实记录(in the real world)和伪造记录(in the ideal world)!

人们已经证明:

  1. 任何 NP 命题都包含一个 ZKP
  2. 任何数学证明都能转化为一个 ZKP
  3. 能使用交互式证明完成的任何事,也能用交互式 ZKP 完成

非交互式

上述的Alice不相信的原因是,她没有介入 ZKP 的交互。为了Prover为了让任何人相信他的Proof,他需要一个非交互式的ZKP。每当Prover发布Proof后,任何人都可以验证这个Proof是否有效(身份认证协议、签名协议)。

利用 Hash 函数 HHH代替了 Verifier:

  1. Prover声明自己拥有一个困难问题实例HH H的解法SS S
  2. Prover利用nn n个随机数{ r i}\{r_i\} {ri},将这个难题实例HH H,转变为随机的nn n个同构的难题实例{ H i}\{H_i\} {Hi}。同时,依据SS S{ r i}\{r_i\} {ri},得到对应的解法{ S i}\{S_i\} {Si}
  3. Prover对解法{ S i}\{S_i\} {Si}做承诺,然后将难题{ H i}\{H_i\} {Hi}和承诺值{ c i}\{c_i\} {ci}都公开
  4. Prover计算b=H({ c i})b = H(\{c_i\}) b=H({ci}),截取前nn n比特b=b[1:n]b=b[1:n] b=b[1:n],然后依据b[i]∈{0,1}b[i] \in \{0,1\} b[i]{0,1}给出如下两个声明之一的Proof:
    1. b[i]=0b[i]=0 b[i]=0,Prover证明两个难题同构,H≅ H iH \cong H_i HHi
    2. b[i]=1b[i]=1 b[i]=1,Prover公开 S iS_i Si,并证明 S iS_i Si H iH_i Hi的正确解法
  5. Prover公布 step 4 中的nn n个Proof,任何人都可以验证它:先根据{ c i}\{c_i\} {ci}计算出bb b,然后依次检查第ii i个Proof是否是关于b[i]b[i] b[i]声明的合法证明。

这儿的 HHH扮演了无偏随机比特发生器的角色。如果恶意Prover不拥有 SSS,那么他最多只能给出 step 4 中的某一个Proof,而不能同时都给出Proof,因此为了欺骗,他必须能够预测 HHH的输出。

当然,是Prover(而非Verifier)来挑选的 bbb,因此敌手完全可以随机猜测 bbb的前 nnn位,然后尝试不同的 { Si}\{S_i\}{Si}组合,直到全部猜对 nnn个比特。此时,敌手就可以给出一个合法的 Proof 了。为了抵挡敌手的穷举攻击,我们需要将 nnn设置的比较大,例如 64 , 12864,12864,128

JKO(2013)

ZKP 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 malicious secure computation,根据声明 yyy构造电路 C ( ⋅ , y )C(\cdot,y)C(,y) C ( x , y ) = 1   ⟺   ( x , y ) ∈ RC(x,y)=1 \iff (x,y) \in RC(x,y)=1(x,y)R),其中作为Prover的一方输入证据 xxx,作为Verifier的一方什么也不输入,最后电路结果 C ( x , y )C(x,y)C(x,y)输出给Prover。

很明显,利用任意的 cut-and-choose-based 2PC protocol,总是可以实现上述的恶意敌手安全的两方计算。但是,直接使用 C&C 技术的 2PC 协议,对应的混淆电路过于巨大。

Jawurek, Kerschbaum 和 Orlandi 观察到:由于 Verifier 没有输入,因此如果让他来生成 GC,那么这个 GC 可以同时用来 checking 和 evaluation:翻转角色,我们让 Verifier 生成一个Yao’s Garbled Circuit,在打开后 Prover 虽然能观察到全部的 label,理论上可以获得 Verifier 的任意明文输入比特,但是奈何 Verifier 根本就没有隐私输入。因此,只需要令重复因子为 ρ = 1\rho=1ρ=1,C&C 技术下的混淆电路规模大幅减小。

JKO协议如下:

  1. Verifier P 1P_1 P1 生成C(⋅,y)C(\cdot,y) C(,y)11 1个混淆电路 GC,发送给 Prover P 2P_2 P2
  2. P 2P_2 P2 利用 OT 协议获得 xx x 对应的混淆输入,计算电路得到证明结果v∈{0,1}v \in \{0,1\} v{0,1}的混淆输出 k outvk_{out}^v koutv
  3. P 2P_2 P2 k outvk_{out}^v koutv承诺,只将承诺值c=commit( k outv,r)c = commit(k_{out}^v,r) c=commit(koutv,r)发送给 P 1P_1 P1
  4. 接收到cc c后, P 1P_1 P1打开 GC, P 2P_2 P2检查它是否正确,
    1. 如果电路正确,那么 P 2P_2 P2发送( k outv,r)=decommit(c)(k_{out}^v,r) = decommit(c) (koutv,r)=decommit(c) P 1P_1 P1
    2. 如果电路错误,那么 P 2P_2 P2终止协议(发现恶意Verifier)
  5. P 1P_1 P1验证解承诺是否合法,
    1. 如果合法, P 1P_1 P1输出标签 k outvk_{out}^v koutv对应的明文输出vv v(当v=1v=1 v=1时, P 1P_1 P1相信 P 2P_2 P2证明了(x,y)∈R(x,y) \in R (x,y)R
    2. 如果非法, P 1P_1 P1输出00 0(发现恶意Prover)

明显上述的非交互式 ZKP 协议是完备的。下面讨论其安全性:

  1. secure against a cheating verifier(可靠性):在 Verifier 打开 GC 之前,Prover 已经对输出结果做了承诺,因此恶意的Prover难以在不知道xx x的情况下计算出 k out1k_{out}^1 kout1
  2. secure against a cheating prover(零知识性):只有当 Prover 验证这个 GC 确实是电路C(⋅,y)C(\cdot,y) C(,y) 的正确的混淆版本之后,才会揭露最终计算结果 k outvk_{out}^v koutv,因此 Verifier 无法利用错误的电路来学习到关于xx x的任何信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