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更好地描述某一些特定类型的问题,我们可以创建一种新的语言,这种语言拥有自己的表达式和结构,即文法规则。
解释器设计模式(Interpreter Design Pattern)描述了如何为简单的语言定义一个文法,如何在该语言中表示一个句子,以及如何解释这些句子。
因此,解释器模式的定义是,为某个语言定义它的语法(文法)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用来处理这个语法。
典型实现
首先,需要定义一个抽象表达式类,其声明了抽象的解释操作,其代码示例如下: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Expression { public abstract void interpret(Context context);}
终结符表达式是抽象表达式的子类,它实现了与文法中的终结符相关联的解释操作,在句子中的每一个终结符都是该类的一个实例。其代码示例如下:
public class TerminalExpression extends AbstractExpression { public void interpret(Context context) { // 终结符表达式的解释操作 }}
非终结符表达式类相对比较复杂,由于在非终结符表达式中可以包含终结符表达式,也可以继续包含非终结符表达式,因此其解释操作一般通过递归的方式来完成。其代码示例如下:
public class NonTerminalExpression extends AbstractExpression { private AbstractExpression left; private AbstractExpression right; public NonTerminalExpression(AbstractExpression left, AbstractExpression right) { this.left = left; this.right = right; } public void interpret(Context context) { // 递归调用每一个组成部分的 interpret() 方法 // 在递归调用时指定组成部分的连接方式,即非终结符的功能 }}
通常在解释器模式中会提供一个环境类用于存储一些全局信息,如使用 HashMap
或者 ArrayList
等类型的集合对象,存储一系列公共信息,其代码示例如下:
public class Context { private HashMap map = new HashMap(); public void assign(String key, String value) { // 往环境中设值 map.put(key, value); } public String lookup(String key) { // 获取存储在环境类中的值 return map.get(key); }}
总结优点
解释器模式的主要优点如下:
- 易于改变和扩展文法
- 每一条文法规则都可以表示为一个类,因此可以方便地实现一个简单的语言
- 实现文法较为容易
- 增加新的解释器表达式较为方便
缺点
解释器模式的主要缺点如下:
- 对于复杂文法难以维护,增加文法规则会导致类急剧增加,导致系统难以管理和维护
- 解释器模式使用了大量循环和递归调用,执行效率较低
适用场景
解释器模式的适用场景如下:
- 可以将一个需要解释执行的语言中的句子表示为一个抽象语法树
- 一些重复出现的问题可以用一种简单的语言来进行表达
- 一个语言的文法较为简单
源码
在 JDK 中,java.text.Format
就是一个抽象表达式类的实现,如下是其部分源码:
public abstract class Format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Cloneable { AttributedCharacterIterator createAttributedCharacterIterator(String s) { AttributedString as = new AttributedString(s); return as.getIterator(); } AttributedCharacterIterator createAttributedCharacterIterator( AttributedCharacterIterator[] iterators) { AttributedString as = new AttributedString(iterators); return as.getIterator(); }}
首发于翔仔的个人博客,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