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1. 介绍
2. 加权图
2.1 概念
3. 最短路径 — Dijkstra 算法
3.1 历史
3.2 Dijkstra 算法的基本思路
3.3Dijkstra 算法图解
4. python中dijkstra算法的实现
5. 总结
前言
前两章我们讲到了关于图的基本知识,和广度/深度优先搜索。
本章,我们将介绍加权图和最短路径的相关知识。
1. 介绍
最短路径是图论中常见问题。
最短路径是指在一个图中找到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最短路径算法常见的有floyd算法(弗洛伊德算法)和dijkstra算法(迪杰斯特拉)。本文只介绍dijkstra算法。
最短路径运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导航系统中,确定两个地点间哪条路线最短;在网络路由中,路由器需要找到最短路径来转发数据包。
2. 加权图
2.1 概念
加权图是指每条边都带有权重的图。每个边的权重可以表示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成本或任何其他可以量化的指标。实际上,边的权重可以为负数,但是本章只介绍最短路径中的dijkstra算法且这种算法的前提条件就是权重不能为负数,所以不将负数的权重拓展到本文。
下面的加权图中,每一个红色的数字都代表着那条边的权重。
3. 最短路径 — Dijkstra 算法
3.1 历史
这个算法由荷兰杰出计算机科学家、软件工程师艾兹赫尔·戴克斯特拉 (Edsger W. Dijkstra)(1930年5月11日~2002年8月6日)发明。他是计算机先驱之一,与高德纳(Donald Ervin Knuth)并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计算机科学家。
从 Rotterdam 到 Groningen 的最短路线是什么?我花了大概 20 分钟时间设计了这个寻找最短路径的算法。一天早上我正和我年轻的未婚妻在 Amsterdam 逛街,觉得有点累了,我们就坐在咖啡厅的露台上喝了一杯咖啡,我在想是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我设计出了这个最短路径算法。我说过,这是一个 20 分钟的设计。事实上,三年之后的 1959 年它才被发布,现在看来依然很不错,其原因之一是我当时设计的时候没有纸和笔,从而不得不极力避免所有可避免的复杂性。最终,令我惊讶的是,这个算法成为了我成名的基石之一。
节选自文章《An interview with Edsger W. Dijkstra》
3.2 Dijkstra 算法的基本思路
首先将起始节点的距离标记为0,其他节点的距离因为还不确定所以先需要标记为无穷大。
然后,在图中找到距离起始节点最近的节点,更新其相邻节点的距离,距离为从起始节点到该节点的距离加上该节点到相邻节点的距离。
不断循环此过程,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
这就是Dijkstra 算法的基本思路。
3.3Dijkstra 算法图解
在下面这个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一步一步来分析Dijkstra 算法的过程。
我们的目的是用此算法找到节点D到任意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
1. 首先我们创建一个表格来记录节点D到所有节点的距离(自身为0,其余初始化为无穷大),还需要记录最短路径中每个节点的先驱节点(初始化为空)。最后需要一个flag去标记已经访问过的节点(初始化为F)。
节点 | Flag | 距离 | 先驱节点 |
A | F | ∞ | |
B | F | ∞ | |
C | F | ∞ | |
D | F | 0 | |
E | F | ∞ | |
F | F | ∞ | |
G | F | ∞ | |
H | F | ∞ |
2. 检查所有未标记节点中距离最短的节点,就是节点D,将其加入最短路径中,并标记。
节点 | Flag | 距离 | 先驱节点 |
A | F | ∞ | |
B | F | ∞ | |
C | F | ∞ | |
D | T | 0 | |
E | F | ∞ | |
F | F | ∞ | |
G | F | ∞ | |
H | F | ∞ |
3. 更新经过节点D的相邻节点距离到起始节点的距离,也就是D-B,D-E,D-G的距离,分别是4,1,5,同时使节点D作为他们的先驱节点。
节点 | Flag | 距离 | 先驱节点 |
A | F | ∞ | |
B | F | 4 | D |
C | F | ∞ | |
D | T | 0 | |
E | F | 1 | D |
F | F | ∞ | |
G | F | 5 | D |
H | F | ∞ |
4. 检查所有未标记节点中距离最短的节点,就是节点E,将其加入最短路径中,并标记。
节点 | Flag | 距离 | 先驱节点 |
A | F | ∞ | |
B | F | 4 | D |
C | F | ∞ | |
D | T | 0 | |
E | T | 1 | D |
F | F | ∞ | |
G | F | 5 | D |
H | F | ∞ |
5.更新经过节点E的相邻节点到起始节点的距离,也就是D-E-B,D-E-C,D-E-F,D-E-G和D-E-H的距离,分别是9,11,12,7,13。但是因为D-B和D-G的路径在上一步已经更新过了,并且距离要小于D-E-B和D-E-G的距离,所以不更新节点B和节点G的距离,更新节点C,F和H的距离,同时使节点E作为他们的先驱节点。
节点 | Flag | 距离 | 先驱节点 |
A | F | ∞ | |
B | F | 4 | D |
C | F | 11 | E |
D | T | 0 | |
E | T | 1 | D |
F | F | 12 | E |
G | F | 5 | D |
H | F | 13 | E |
6.检查所有未标记节点中距离最短的节点,就是节点B,将其加入最短路径中,并标记。
节点 | Flag | 距离 | 先驱节点 |
A | F | ∞ | |
B | T | 4 | D |
C | F | 11 | E |
D | T | 0 | |
E | T | 1 | D |
F | F | 12 | E |
G | F | 5 | D |
H | F | 13 | E |
7.更新经过节点B的相邻节点到起始节点的距离,也就是D-B-A,距离为6,同时使节点B作为他的先驱节点。
节点 | Flag | 距离 | 先驱节点 |
A | F | 6 | B |
B | T | 4 | D |
C | F | 11 | E |
D | T | 0 | |
E | T | 1 | D |
F | F | 12 | E |
G | F | 5 | D |
H | F | 13 | E |
8.检查所有未标记节点中距离最短的节点,就是节点G,将其加入最短路径中,并标记。
节点 | Flag | 距离 | 先驱节点 |
A | F | 6 | B |
B | T | 4 | D |
C | F | 11 | E |
D | T | 0 | |
E | T | 1 | D |
F | F | 12 | E |
G | T | 5 | D |
H | F | 13 | E |
9.更新经过节点G的相邻节点到起始节点的距离,也就是D-G-E,距离为11,但是因为之前保存过D-E的距离为1,很明显D-E的距离要更近一些,所以不更新表格。
10.检查所有未标记节点中距离最短的节点,就是节点A,将其加入最短路径中,并标记。
节点 | Flag | 距离 | 先驱节点 |
A | T | 6 | B |
B | T | 4 | D |
C | F | 11 | E |
D | T | 0 | |
E | T | 1 | D |
F | F | 12 | E |
G | T | 5 | D |
H | F | 13 | E |
11.更新经过节点A的相邻节点到起始节点的距离,也就是D-B-A-C,距离为15,但是因为之前保存过D-E-C的距离为11,D-E-C的距离要近于D-B-A-C,所以不更新表格。
12.检查所有未标记节点中距离最短的节点,就是节点C,将其加入最短路径中,并标记。
节点 | Flag | 距离 | 先驱节点 |
A | T | 6 | B |
B | T | 4 | D |
C | T | 11 | E |
D | T | 0 | |
E | T | 1 | D |
F | F | 12 | E |
G | T | 5 | D |
H | F | 13 | E |
13.更新经过节点C的相邻节点到起始节点的距离,也就是D-E-C-F,距离为14,但是因为之前保存过D-E-F的距离为12,D-E-F的距离要近于D-E-C-F,所以不更新表格。
14.检查所有未标记节点中距离最短的节点,就是节点F,将其加入最短路径中,并标记。
节点 | Flag | 距离 | 先驱节点 |
A | T | 6 | B |
B | T | 4 | D |
C | T | 11 | E |
D | T | 0 | |
E | T | 1 | D |
F | T | 12 | E |
G | T | 5 | D |
H | F | 13 | E |
15.更新经过节点F的相邻节点到起始节点的距离,也就是D-E-F-H,距离为29,但是因为之前保存过D-E-H的距离为13,D-E-H的距离要近于D-E-F-H,所以不更新表格。
16. 检查所有未标记节点中距离最短的节点,就是节点H,将其加入最短路径中,并标记。
节点 | Flag | 距离 | 先驱节点 |
A | T | 6 | B |
B | T | 4 | D |
C | T | 11 | E |
D | T | 0 | |
E | T | 1 | D |
F | T | 12 | E |
G | T | 5 | D |
H | T | 13 | E |
17. 算法结束,此时我们拥有了从出发点D到任意一个节点的距离以及路径。最短路径可以根据先驱节点倒推出来,比如从D到H的最短距离为13,最短路径为D-E-H。
节点 | Flag | 距离 | 先驱节点 |
A | T | 6 | B |
B | T | 4 | D |
C | T | 11 | E |
D | T | 0 | |
E | T | 1 | D |
F | T | 12 | E |
G | T | 5 | D |
H | T | 13 | E |
最短距离:看节点H,发现与起始点D的最短距离为13。
最短路径:看H的先驱节点,发现是E,在看E的先驱节点,发现是D。那么,从D到H的最短路径就是D-E-H了。
4. python中dijkstra算法的实现
import sysdef dijkstra(graph, start_node):unvisited_nodes = {node: sys.maxsize for node in graph}# 初始化所有节点距离为无穷大unvisited_nodes[start_node] = 0# 起始节点距离为0shortest_paths = {start_node: (0, [])}# 起始节点的路径和距离while unvisited_nodes:current_node = min(unvisited_nodes, key=unvisited_nodes.get)# 找到未访问节点中距离最小的节点current_distance = unvisited_nodes[current_node]for neighbor, distance in graph[current_node].items():if neighbor not in unvisited_nodes: continue# 已访问过的节点跳过new_distance = current_distance + distanceif new_distance < unvisited_nodes[neighbor]:# 如果找到更短路径,更新unvisited_nodes[neighbor] = new_distanceshortest_paths[neighbor] = (new_distance, shortest_paths[current_node][1] + [current_node])# 更新路径和距离unvisited_nodes.pop(current_node)# 当前节点已访问过,从未访问节点中删除return shortest_paths# 返回最短路径和距离# 测试Dijkstra算法if __name__ == "__main__":graph = {'A': {'B': 2, 'C': 9},'B': {'A': 2, 'D': 4, 'E': 8},'C': {'A': 9, 'E': 10, 'F': 3},'D': {'B': 4, 'E': 1, 'G': 5},'E': {'B': 8, 'C': 10, 'D': 1, 'F': 11, 'G': 6, 'H': 12},'F': {'C': 3, 'E': 11, 'H': 17},'G': {'D': 5, 'E': 6},'H': {'E': 12, 'F': 17},}start_node = 'D'shortest_paths = dijkstra(graph, start_node)print(shortest_paths)
首先我创建了一个上面举例子的图,然后设置顶点D为起始顶点。
运行上面代码之后会打印出:
{'D': (0, []), 'B': (4, ['D']), 'E': (1, ['D']), 'G': (5, ['D']), 'C': (11, ['D', 'E']), 'F': (12, ['D', 'E']), 'H': (13, ['D', 'E']), 'A': (6, ['D', 'B'])}
我们可以很明显找到从D到任意一个顶点的最短路径和距离。
5. 总结
Dijkstra算法是非常经典的最短路径算法,这种算法可以找到起始顶点与图中任意一个顶点的最短路径。但是其也有限制,图的权重必须不能有负数。如果图的权重带有负数,则需要使用Bellman-ford算法,如果想要确定任意两点的最短路径,则需要使用floyd算法。
ps. 本来打算把最小生成树也在这一章总结的,但是最近学校事情比较多,只能往后拖一拖了TOT
希望大家能从这篇文章中对Dijkstra算法有更清晰的了解,如果我有什么地方讲的不对,欢迎大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