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生存手册PDF

强烈推荐所有大学生去阅读《上海交通大学生存手册》。虽然它可能有些冗长,但非常重要,因为它道出了大学教育的本质。

如果几年前我能够看到这本书,也许我的大学生活会有所不同。现在我将向正在上大学或者将要上大学的你推荐这本书。

无论你是985、211、普通本科生还是专科生,都请耐心阅读,您一定会受益匪浅!(全文近1万字)

原文完整版PDF:https://pan.quark.cn/s/d27d795686da

一、识己

在本科四年里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见识,逐渐对自己未来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有更加清晰的规划,并能持之以恒为之努力。

1、摆脱线性高考思维

高考终究是阶段性的选拔手段,任何选拔手段都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从而帮助高校录取到他们最想要的学生,由于中小学的教育几乎都是为了高考选拔服务(读国外本科的同学除外),很多同学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线性的思维模式。

在大学里也会有学积分的评价标准,但大学中已经不再像高考录取那样只靠成绩这一单一维度来线性地评价一个人的优秀程度,本科毕业时大家的发展与入学时的高考分数关系不大,其间四年里会有无数机遇等待着你把握,他们也会极大影响着你未来人生的走向,待毕业走到社会上之后你会发现虽然统计意义上来讲毕业院校越好他所达成的成就越高,但每个学校毕业生的出路方差却会大到你无法想象。

2、尽快深入了解你的专业

大部分同学在中学阶段鲜有信息渠道来了解大学开设的主流专业,外加自身认知的局限性,以及高考报志愿存在被调剂的可能性,大部分同学对自己被录取的专业了解甚少,不过随着大类招生的普及,工科平台、自科平台等同学会在入校后一段时间才会进行专业分流,学校也为绝大部分同学提供了一次转专业的机会,在此之前你应该尽可能多的增加对本专业的了解,因为转专业的机会只有这一次,如果错过了之后你才意识到自己并不喜欢当前的专业的话,你下一次转行窗口只能在本科毕业后了。

信息渠道包括但不仅限于:

(1)最基础的便是在网络上搜索本专业的一些通用介绍,可以参考百度百科、学院官网的介绍(包括师资、培养计划、专业排名等)、官方的各种就业深造统计数据、知乎等问答性网站,但这些内容往往缺少针对性,而且不是可交互的,无法及时针对你的疑问做出相应回答。

(2)在大学入学前大部分同学能通过交互问答深入了解本专业的渠道主要为:

a、在该专业相关领域且一二线发达城市从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近亲远亲们,如果他们能提供一些该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出路实例介绍是最好的,但需要警惕的是如果他们远离了一线实际生产环境然后举一些很过时的例子,这些内容往往用处非常有限,因为当下社会依然处在快速巨变中,十年前甚至五年前的人的路往往不再适用于你,老一辈人的一些“越老越吃香”的古典说辞不可迷信。

b、新生交流群会有热心学长学姐们的介绍,通过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系里培养计划和具体课程内容等,但由于他们本身也是大一大二很junior的学生,他们往往对本专业中长期的发展前景了解甚少。

(3)入学的第一年里你可以通过:

a、跟系里的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多沟通增长对本领域的了解,去聆听他们的人生轨迹,他们去工业界的同学的经历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年长的教授一方面可能脱离科研生产一线,并且没有什么精力去回答一个大一学生的问题。

b、跟系里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沟通,了解他们专精的小方向,以及毕业后的就业或者继续深造的情况,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整合起来分享给系里其他同学和以后入学的同学,功德一件。

c、跟来系里宣讲进行秋季招聘的企业员工们交流,进一步了解本专业对口工业界的现状。

3、认清自己的技术栈

随着本科、硕士、博士的扩招下,中国开始享受着“工程师红利”,各行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中国制造产业升级也是国家大计之一,但目前我国存在着新增中高端就业岗位数量跟不上大学、研究生毕业生数量增长的问题,与经济增速下滑相叠加,每年都会看到类似“大学生最难就业季”的新闻,想要去理想的公司以及职位,你需要对自己的技术栈和目标职位的需求技术栈有足够清醒的认知,及时补足短板。你未来可能会用到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

1.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这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对本领域有中长期的判断

2.表达能力,如何去说服你的上司还有顾客理解并接受你的idea和产品

3.相关信息检索、过滤、总结、可视化等的能力

4.交际能力,向别人展现自己的价值,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能找到最合适的朋友寻求帮助

5.抗压能力,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能较好应对生活工作中的挫折

6.独立思考,在信息过载的当下尽量避免被错误消息带节奏

7.时间管理,以后的日子里你会被生活的柴米油盐和很多工作学习以外的杂事消耗精力,再也不是大学以前父母帮你操办大部分事情了,你需要高效管理利用剩余的时间

4、本科四年你想做什么

假设你现在人生游戏的开局是在一个心仪的大学读了一个喜欢的专业,那么你的开局已经是同龄人中的至少前1%了。正如之前所说进入大学后对同学们的评价标准开始多元化,不会再像大多数高中老师那样要求你以提升高考分为终极目标,你可以在学习本专业基础知识后进入教授的实验室助研接触某一小方向(本手册有提及如何选择导师,尽量避开不好的导师)、也可以是拉上志同道合的同学尝试小型创业项目、或者去知名公司实习参与有价值的项目提升简历竞争力、可以参与感兴趣的学生组织或者社团帮助交大摆脱“文化荒漠”(但我们有必要提醒你校内的学生组织和社团质量也遵循二八原则,值得加入的是少数)、可以参加很多国际竞赛为交大争光。。。

放眼望去本科期间将是你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最自由、机会成本最低的四年,你没办法“grasp all and win all”但应该走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道路,交大之大,能够包容你选择的不同的学习、生活方式。

5、本科毕业之后你想做什么

四年很长,四年也很短,大学里会有一部分同学享受着校园的舒适生活,不知不觉间被温水煮了青蛙(尤其是文社科专业的同学),校园相对稳定安逸的生活在已经成为“社畜”的人看来是非常奢侈的。

日后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技能多还是在校园中培养,你也需要在恰当的时间点跳出这种舒适生活的幻象为以后工业界/学术界的工作打好基础,如若拖延症到本科晚期才发现四顾茫然不知如何在社会上立足,GPA高的同学或许还能靠保研直博暂缓进入社会的进度条(当然很多同学保研直博也是一开始就定下的目标,并未考虑过直接进入社会),学业不佳的同学或许要再像准备高考一样备战考研了,而近些年考研难度也是在肉眼可见地提升。进入社会之后人生的分支要比学校里多得多,在此也不一一举例,在象牙塔里被保护得久了容易跟现实社会脱节,这些东西要留给你自己去摸索。

二、期末备考方法

期末备考,你需要准备的:

• 课本(没错,就是这门课的教材)
• 上课 PPT ,如果你的老师的PPT只是把教材原样照搬的话
• 一位懂得这门课程的朋友
• 平时作业列表
• 全书考点(或者不考的点)的列表

首先,请懂得这门课程的朋友吃饭,让他用半小时的时间,用通俗语言,按章节给你介绍这门课是做什么的,每一部分的考点是什么。吃饭结束之后,和他约考试前一天下一次见面的时间。然后翻开教材,看目录,将不需要考的内容划掉。回忆那位朋友的话,想象每一章的标题所代表的内容。以3倍速的速度将书翻一遍,无论看懂不看懂,进一步领会朋友所说的话,如果是理工类课程,争取每章自己总结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理论。

找出平时作业列表,当然了,通常来说你肯定是一道题目也不会做。这很正常,你不必为此感到紧张或绝望,不上课直接做作业本这本身就是让人绝望的。你需要做的是,把作业和答案放在一起,开始扫荡,用半天的时间保证你知道答案的那些数是怎么算出来的。注意:你没有时间一道一道题目去做,把你高中老师告诉你的要扎扎实实的说法抛到脑后吧,扎扎实实你应该好好上课去。

如果顺利搞明白了作业,你现在大约可以考40分了。你会遇到一些情况,比如作业题目你看不懂,你不知道答案上面那些鬼东西是在说什么。勾上相关的章节。将刚刚勾过的章节逐一以两倍速浏览,注意看公式和黑体字。你会发现你小学套公式,中学套公式,到了大学,还是在套公式。接下来你只需要把你不会的题代到相关章节的相关公式下,做好字母和中文的对应翻译工作。
现在你不会的题目应该很少了。这会儿开始看 PPT 。注意,不要一开始就看 PPT ,当然,更不要一边看 PPT 一边看 Comic 。知识是书上来的, PPT 是演讲稿,不要因为懒不去翻书。

有些关键点,看课本看不懂,就去看 PPT (因为教课书在关键点上总喜欢使用脑残体),看 PPT 看不懂(部分 PPT 写的和书一样脑残,而且还有错),就去看课本;再不行还有 Google 。如果在非常关键的知识点遇到了无论如何都不明白的情况,那就赶紧抄起电话,找到你的那个朋友求助。

在考试之前前一天之内,把所有的公式或者解题步骤都写在一张纸上,用剩下除睡觉之外的时间去熟悉这张纸,根据例题的形式在脑中按照这个套路演练。但是不要试图拿着这张纸作弊——风险太大回报太低不合算;把上面的内容抄到桌子上也不可取——在考试时,你根本不会有机会去把桌面当图书馆查来查去,这样做只会让你心虚,一边惦记这个事儿一边浪费大量时间。考试的时候,尽量不要抄周围同学的,因为你周围的人复习的不一定比你好。

如果你前面工作做的足够好,那你一定要有信心。题目要么你都会做,要么大家都不会做。关于选择题,请尽量用你的大脑,不要胡猜。要记住这是你和出题人 IQ 的比拼,而不是 rp 的比拼。

复习箴言

1.请保证这三天时间80%以上的利用率,睡觉也要尽量克制些。

2.不要打游戏,也不要访问 Comic ,如果考试跟电脑无关,尽量少开电脑。

3.多参加专业群内的讨论,狠狠鄙视那些不愿意跟大伙分享心得的家伙。

4.你可以总结出对这门课程的几个独创理论,比如你对某一章节的独特理解,分享这些经验,这会帮助很多人。

5.如果你有考点搞不太清楚,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试图让自己“真的搞懂”。只要你能把解题步骤记牢,保证大部分习题都算对就是胜利。

6.有一些课程没有习题,或者说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代表性,那你必须需要去购买一本习题集,或者看别人的上课笔记

7.做题一定要找有答案的,你没有时间去自己确定你做的每一个答案是否正确。

8.如果可能,把那些不是作业题的里面的一些有趣的内容也看一下。

9.不要不去考试,无论如何,应该尝试一下。而且很有可能补考卷子和考试卷子就是同一张。

10.考试结束后,无论感觉好坏,别忘了请辅导你的那个朋友吃饭。

三、保研

1、明确目的

读研的动机主要有两种:

1.需要一个硕士的文凭提高社会地位,方便就业。

2.想积累一定的研究经验,为将来出国或者工作做准备。

这两方面的动机都有它自己的道理。我认为,只要一个动机能激励你积极向上,那这就是正确的动机。但是根据交大的现状,我们做出“读研”这样的决定,还是需要相当的深思熟虑。

我们先说说“社会需要硕士”这件事。撇开能力不谈,硕士文凭对各专业就业前景的影响可以说是千差万别。所以,抱着这样打算的同学们不要轻信所谓“硕士好就业”这样的谣言。在选择读研之前,一定要真正了解这个行业,认清学历在未来几年的工作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比如具体薪金、升职期望等要素。

如果你是从积累研究经验的角度考虑读研,这种想法我比较认同。有的人可能会以为早一点参加工作也可以积累研究经验,为将来出国做准备。但实际上,公司的环境和学校里面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虽然劳动法早就规定了八小时工作制,但是一般研发部门是不会给你朝九晚五的机会的——不加班绝对是小概率事件!在高度紧张的工作中,你是一个出卖劳动力的角色。你的工作统统是上级指派下来的,而你不能选择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长此以往,你会发现自己在工作之外的积累少之又少。相比来说,交大的研究生生活,不管如何糟糕,至少不会让你为每天的生计发愁。可以说,学校帮你缓冲掉了许多压力。同时,你也可以利用这几年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你还想继续提升一下自己的价值,读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每年我们看到保研后都有无数人后悔,我们也能听到工作的人对读研的无不羡慕。这都是围城心态。一些工作的人怀念读书的生活,觉得读研更好,比做打工仔更有前途;但读研的人又觉得还是工作好,可以赚钱和积累经验,也不用和某个讨厌的导师在一起工作。

究竟要不要读研?只有自己摆正心态,明确自己想追求什么,才可能有正确的选择。

2、准备工作

1.提升你的学习成绩。在这里,学习成绩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不管是哪个系,总归最后是按照成绩划线的。还有六级,学校各院系每年的政策不一,但六级最好能拿高分,以防政策突然调整权重。

2.谨慎对待交换生项目。对于立志出国的同学来说,交换生项目确实不错。但建议目标是保研的同学谨慎选择,至少你要清楚,这个项目会不会面临学分转换的问题?到大四确定保研名额前,是不是搞得定学分转换?

3.选择导师。有人说,研究生选导师就是二次投胎,这话一点不假。对于这样重要的事情,我们不能摆出一副坐等的架势。当大家天天等着系里面召开导师选择的会议的时候,你应该已经在导师的办公室和他谈谈今后两年的计划。如果你想研究生阶段多实习,为工作打基础,那就找一个压力小的实验室和宽松的导师。如果想要在学术上做出一些成绩,那就要跟学术水平高的导师(通常,这些导师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当然,这些想法应该是在你决定保研之时就已经想好的。

四、过来人的经验

1.学业很重要吗

如果你选择未来直接就业,那么恭喜你,你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在美化自己的GPA上。我所投过简历的大部分公司并不在意你在年级中是第一名还是第一百名,大部分只会让你选择Top 5%或者是Top 30%等等。在面试中,无论是技术面还是hr面,大部分都不会对你的成绩有所过问。因此,你们大可不必为了那么一两分而去故意讨好老师。

至于科研,几乎很少的企业会要求应届生在科研上有所成就,如果没有特别感兴趣的课题,你们大可不必在寝室和实验室之间来回折腾。当然,如果你有一些拿得出手的东西,这也会是你的加分项。

那么,对于企业而言,他们更加看重的是什么?这个要分为两种企业来说。

国内大部分互联网企业,例如BAT等,在他们的招聘环节中,考察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基础计算机知识居多。假设你投的岗位是前端开发工程师,在笔试的环节,会有10道以内前端专业的题目,例如选择出一段js代码运行后的结果。同时还有20道左右的题目都是基础知识,大部分的内容都在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大学课程中学到过(这一部分也是能够拉开差距的部分)。至于算法题,一般都只有两题左右,leetcode easy到medium难度,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都可以轻松解决。说句题外话,找工作的同学可以开始刷leetcode起来了,自行Google。在面试中,大部分的内容也就是笔试的拓展,偶尔会问你一些比较开放类型的题目,比如一个产品的架构怎么设计,这样的题目面试官不会要求你回答的非常专业,言之有理即可,最怕那种不知道也不敢说的学生。

对于少数国内创业公司以及大部分国外互联网企业,例如Google,Facebook等,他们对学生的算法要求会比较高。2017年Google的秋招会让学生先去网上进行在线笔试,在我印象中应该是4题算法题,难度的话,对于没有学过竞赛的同学可能会有些吃力。因此,找工作的同学在业余时刻刷算法题肯定是没错的。

2.社团、学生工作?

很遗憾,企业并不会特别关心你是学生会主席还是某社团的头头。学长作为一个过来人,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对这类的活动也是比较热衷的,一部分原因是觉得这样的头衔很酷炫,同时也想着可能会对我未来的人生有帮助,或许可以写进简历里。

然并卵,你在学校里呼风唤雨,但是在企业中依旧要从底层做起,你只是一个程序员,是一个完成上司要求的KPI的普通员工,如果企业文化偏技术,上司也很nice的话,也许还能为开源社区创造一些财富,做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更多的时候,你不需要和人打交道,因此你在学生会里学到的那些谈判技巧、社交本领在公司中很难发挥用处。如果你在公司里比较受欢迎,那只是你人比较有趣,和大学里某些组织挂在嘴边的“领导力”毫无关系。

当然,参加这些活动还是有它的价值的。在社团或者学生会里,你会认识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会成为大学中美好的回忆(这些是我本人美好的回忆,办晚会啥的真的很有意思)。如果是大一大二的学生,我建议可以参加一些社团或者学生组织,多去结交一些新的朋友。大学的下半段我希望更多的精力能投入到工程项目以及算法题中。

3. 就业选择

大部分的就业秋招会在毕业前一年的8月到9月启动,招聘的时间持续在2个月左右。可以通过下面几种途径了解到相关的信息:
1.官网,也是最直接的方式。

2.校招群,这个感觉比较鸡肋,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反正我从来没加过。 宣讲会,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都会在交大开宣讲,多关注一下同去网或者朋友圈就不会错过了。

3.学长介绍,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也许还能拿到前辈的内推。这里说一下内推制度,虽然听上去会提高通过率,但其实也只是在简历关有一定优势。实习内推可能可以免去笔试环节。

拿到Offer之后,大部分的公司会让你在1个月内给出明确的答复。学长在这里给出一些选择Offer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排行分先后),当然这部分内容非常的因人而异,因此仅供参考。

1.薪酬。很多人说刚毕业的时候不要在意什么薪酬,这点我很难同意。对于一个应届生来说,没有接触过什么工作,不知道如何去判断一个公司的好坏。而薪酬是最直观的能够判断一个公司对待技术人员态度的方式。

2.通勤时间。很多对于工作的热情都是消磨在通勤上的。如果通勤时间需要大于1个小时,那会对一个人的生活产生不小的影响。买房的同学也可以通过一小时原则来考虑地段。

3.技术氛围。作为程序员,我们要弄清楚自己在公司里的地位。一般来说,大公司,以及那些技术驱动的公司技术氛围会比较好,比如七牛云。产品驱动的小公司就分很多了,像我之前实习过的Glow,他们的技术氛围也非常好,而知乎就是一个典型的产品话语权更重的公司。

4.公司其他偏好。不同公司会有一些自己的奇怪的规定,比如11点上班22点下班这样的。这些因人而异,可以在应聘的时候问一下hr。我所了解到的,游戏公司/部门一般加班会比较晚;日企(在日工作)需要西装上下班;创业公司福利很好,很多包三餐以及免费零食。

五、出国

1、为什么要出国?

出国读书的人主要考虑了下面两个原因:一个是国外的教育质量高,学术水平好;另一个是国外的生活条件好,希望借读书而定居海外。当然,在出国人群中,还存在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非主流原因,比如因为男、女朋友出国了,于是为了追寻爱情要远渡重洋;比如邻居亲戚都出国了,为了给家里给祖上争口气,咱也要出去走一圈。

各种各样的理由不一而足,不过,我们希望你拥有的是一个“积极”的理由,也就是说,你是为了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而选择出国这条道路,而不是因为你厌倦了当前的生活、想逃避现状而走上这条道路。

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出国,读书是代价最高昂,效率最低的下下策。与外国人或者可以出国的人结婚,或者通过中介办理移民手续,都比读书要容易许多。(尤其是通过与外国人结婚,俗称的“抱白大腿”,可以几乎100%保证你在3年之内成功拿到外国国籍)

回顾一下,如果你属于以下几类中的一类,那么我们相对比较推荐你出国读书:

• 以科学研究作为自己事业目标的人。
• 经过认真考虑的希望通过学习知识来增加自己技术背景的人。
• 经过非常认真的考虑希望通过出国读书来达到定居国外的目的的人。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现在“海归”变“海待”的情况越来越多。而国内的用人单位也越来越理智,不会因为你在海外留过学,就断定你如何出色并加以重用。如果你自己没有就读 Harvard, Yale, Princeton 那种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名校,也没有在能力上真的比国内的同龄人有长足进步,就不要指望有哪个公司会因为一张海外文凭而重用你。更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你出国镀金,回来之后发现你的同学早就已经变成了真金白银,但是人家一看你就知道你只是表面镀金,但肚子里没东西的水货。

2、出国的准备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有严重的误导性,出国不是你的目的,而是你变得更强的手段。你未来的人生规划是什么,那么你大学期间要做的,自然就是为你的人生目标奋斗而准备。但是,就像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是高考,但是“高考怎么准备”却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一样,我们接下来还是从我们的角度讲讲大学四年怎么准备出国。

从统计数据来看, GPA 在出国申请的过程中,仿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我们听到的那些去牛校的学生,他们不一定有什么像样的研究经历(实际上很可能是根本没有),但却几乎个个都有狂高的 GPA 。于是,每年的申请者和舆论就一致认为,只要 GPA 高,就可以横扫国外大学。

但是,这只不过是部分人的错觉。首先,国外的大学确实比较重视 GPA ,但前提是你毕业于一个体面的学校。如果一个上海交大毕业生和一个 MIT 毕业生并排站一起,大家 GPA 都是3.5,可是你能说两者的学习一样好么?坦白地说,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大陆勉强算得上“体面”的大学,只有清华北大。不要说咱交大国内第四(或者壮壮胆子,说第三)——很遗憾,只有前两名上得台盘。

这种误区出现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如此的平庸,以至于大部分人除了 GPA 什么都没有。于是对于国外的大学来说,也只能通过 GPA 这唯一的信息来衡量中国申请者的能力。 GPA 高就能出国这样的错觉这样的错觉就以讹传讹地扩散开去。我们每年都会看到某些 成绩最冒尖的学生申请 PhD 却一败涂地。对此,我们唯一的解释是,这些人实在太看重 GPA ,以至于其它方面(往往是研究方面)实在乏善可陈。

在 GPA 方面我们的建议是,但凡你能做一些比 GPA 更有意义的事情,显然会比死磕 GPA 更有帮助。毕竟不管大家怎么努力,每个专业的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人,卷入这种恶性竞争只会让你荒废时间和精力。

我们应该做什么?做研究!而且要做一流的研究!如果你肯努力,那么做出好的研究成果并非不可能。随着海外院校对中国学校 GPA 含金量的重新认识,研究成果在出国申请过程中的权重日渐增加。它甚至可以扭转你的一切劣势,把你送进最顶尖的名校。这直接导致出国申请的竞争从 GPA ,渐渐地转移到论文上来了。国外大学也发现,与其冒险去招一个可能除了考试什么都不会的人,不如招一个可以实实在在做出研究成果的人。一篇优秀的论文压倒众多 GPA 狂人的例子已成了常见的现象。所以如果你要出国留学,那么提前接触研究是极端有必要的。

它不仅在申请学校的竞争中能让你脱颖而出,更且能让你自己思考自己是不是适合做研究,甚至在选校、联系教授阶段,都会带给你非常好的先机。具体如何做研究,请参考本书关于研究部分的论述。

当然,既然是出国念书,那么语言方面的准备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了。我们不应该把对英语的学习当成一个负担。如果你真的想要做有意义的学问,那么你没有任何理由不看英文的著作和论文,没有任何理由不去了解国外的最新科研进展。而很自然地,你的英语能力会随着你在专业方面的努力而不断提高。多读英文原著,多和国外的优秀研究者交流,尽可能地让自己融入到科研的前沿,那么你的英语能力很快会有质的飞跃。当然为了能够出国,你必须得参加几项英语考试,比如 TOEFL 和 GRE 考试。不过,这些都是你到了大二可以慢慢了解和准备的,而且只要你足够的重视和一定的时间,通常都可以得到不错的分数,所以我们不建议你为了它们过分担心。

以上是原文的一部分内容,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原文完整版PDF:https://pan.quark.cn/s/d27d795686da

图片[1] - 上海交通大学生存手册PDF - MaxSSL

图片[2] - 上海交通大学生存手册PDF - MaxSSL

图片[3] - 上海交通大学生存手册PDF - MaxSSL

图片[4] - 上海交通大学生存手册PDF - MaxSSL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