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式系统的优点和缺点【2013.1、2013.4、2014.1】

优点:

  • 信息资源集中,管理方便,规范统一
  • 专业人员集中使用,有利于发挥其作用,便于组织人员培训和提高工作
  • 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高
  • 系统安全措施实施方便

缺点:

  • 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提高,复杂性迅速增加
  • 对组织变革和技术发展的适应性差,应变能力差
  • 不利于发挥用户在系统开发、维护、管理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精神
  • 系统比较脆弱,主机出现故障时可能使整个系统停止工作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的基本出发点【2013.1】

  • 一个信息系统必须要支持企业的目标
  • 一个信息系统的战略应当表达出企业中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
  • 一个信息系统应该向整个组织提供一致性的信息
  • 一个信息系统应当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变时保持工作能力
  • 一个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应由总体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开始实现

系统设计的依据【2013.1、2014.1】

  • 系统分析的成果
  • 现行技术
  • 现行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的标准、规范和相关法律制度
  • 用户需求
  • 系统运行环境

系统测试的基本原则【2013.1】

  • 测试工作应避免由原开发软件的个人和小组来承担
  • 设计测试方案时,不仅要包括确定的输入数据,而且应该包括从系统功能出发预期的测试结果
  • 测试用例不仅要包括合理、有效的输入数据,还要包括无效的或不合理的输入数据
  • 不仅要检验程序是否做了该做的事情,还要检验程序是否同时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 软件中仍存在错误的概率和已经发现错误的个数成正比
  • 保留测试用例,作为软件文档的组成部分

测试的基本原则【2017.4、2021.10】

  1. 测试用例应该包括输入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
  2. 要同时选择合理和不合理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3. 要同时检查程序是否完成了应做的工作和不应做的工作;
  4. 测试用例应长期保存,直到这个程序被废弃。

系统维护工作的主要内容【2013.1】

  • 系统应用程序维护
  • 数据维护
  • 代码维护
  • 硬件设备维护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三阶段中MIS战略计划阶段要进行的工作【2013.4】

  • 评价组织的目标和战略
  • 确定MIS的使命,对MIS的建设或更新提出报告
  • 对目前MIS的功能、应用环境和应用现状进行评价
  • 制定建设MIS的政策、目标和战略

评价系统方案的依据【2013.4】

评价系统方案的依据包括:

  • 是否满足所有功能要求,并考虑今后的发展
  • 配件是否齐全
  • 技术是否先进
  • 后援是否可靠
  • 软件是否丰富
  • 系统是否开放
  • 价格是否合理

程序设计的步骤【2013.4】

程序设计的步骤包括:

  1.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软硬件环境
  2. 充分了解系统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文档,准确把握系统的软件功能、模块间逻辑关系、算法的详细设计方案以及输入输出要求
  3. 选定程序设计语言
  4. 编写程序设计代码
  5. 程序的检查、编译和调试

在安排系统维护人员工作时的注意事项【2013.4】

在安排系统维护人员工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使每个人员的维护职责明确
  • 对每个子系统或模块至少安排两个人进行维护,避免对某个人过分依赖
  • 尽量保持维护人员的稳定性
  • 在系统尚未暴露出问题时,维护人员应着重熟悉掌握系统的有关文档,了解功能的程序实现过程,一旦暴露问题,可以快速处理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的步骤【2014.1,2014.4、2021.10】

  1. 了解企业(或MIS)的战略目标
  2. 识别所有成功因素
  3. 确定关键成功因素
  4. 识别性能指标和标准

在进行程序注释时应注意的问题【2014.1】

  1. 注释一定要在程序编制中书写,不要在程序完成之后进行补写
  2. 解释注释不是简单直译程序语句,而是要求说明程序段的动机和原因,提供的是从程序本身难以得到的信息,说明“做什么”
  3. 一定要保证注释和程序的一致性,程序修改后,注释也要及时作相应的修正

原型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骤【2014.1】

**原型法的基本原理:**原型法是一种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并由此生成一个系统或子系统的工作模型,允许用户直接参与和定义系统需求分析,并决定系统将如何满足这些需求。

基本步骤:

  1. 明确用户基本信息需求
  2. 建立初始的原型系统
  3. 使用原型系统,进一步明确用户需求
  4. 修改和完善原型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2014.4】

  1. 决策支持系统具有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在决策过程中经常与决策者进行对话,以便把收集到的信息、各种经济管理模型与方法和决策者的知识、经验、偏好充分结合起来,协助决策过程各阶段的工作
  2. 决策支持系统的信息基础不但包括直接反映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的数据,而且还积累了与决策问题有关的知识、经验
  3. 决策支持系统面向管理决策问题,具有较强的问题处理能力,它能利用与决策有关的数据、模型和知识、经验(包括决策者本人的和收集其他专家的)来协助决策者明确目标、探索方案、分析和选择方案

系统详细设计中代码的含义,以及代码设计的作用和原则【2014.4、2017.4、2021.10】

  1. **代码:**就是用来表征客观事物的实体类型,以及属性的一个或一组易于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特定符号或记号,它可以是字符、数字、某些特殊符号或它们的组合
  2. **作用:**标识作用、统计和检索作用、对象状态的描述作用
  3. **原则:**适应性、合理性、简明性、系统性、稳定性、可扩充性、标准化、便于识别和记忆

系统转换的主要方式及特点,优缺点【2014.4、2017.1、2020.8】

  1. **直接转换:**老系统在停止运行的某一时刻,新系统立即开始运行。特点是适用于小型的不复杂,或者时效性要求不高的系统,新系统应该经过详细的测试和模拟运行
  2. **并行转换:**新老系统并行运行工作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后,以新系统全面代替老系统。特点是系统开销大,费用高,业务工作是正常情况下的两倍,一般要两套人马进行工作,而且时间不宜过长
  3. **分段切换:**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在新系统全部正式运行之前,分阶段一部分一部分来替换老系统,特点是比较适用于大型信息系统的转换,可以保证平稳、可靠转换,管理上也比较可行

信息系统工程的一般工程项目在组织与管理上的区别【2014.4】

  1.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人不仅是系统开发的主体,也是系统运行的主体,且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效果要受到硬件设备、应用软件、用户、信息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信息系统的开发既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又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征
  3. 系统开发的成果除了硬件设备以外,主要的构成成分是不直观的逻辑部分,即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进度、质量并不与投入的人数、工作量成正比
  4. 人为因素对系统开发工作的效果影响很大

系统的稳定性【2015.1、2017.1】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在外界作用下的开放系统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我调节,从而保持和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技术可行性【2015.1、2017.1】

  1. 技术可行性是指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能否达到所提出的需求;
  2. 所需要的物理资源是否具备,是否得到

功能内聚【2015.1】

功能内聚是指一个模块包括并且仅包括为完成一个具体任务所需要的所有成分,则这个模块是功能内聚的

黑箱测试【2015.1、2017.1】

黑箱测试是根据一个软件比较由外部界面所能观察到的功能效果,测试它是否与其他部件正确的沟通,一般指输入正确的,看是否有正确的输出

完善性维护【2015.1】

完善性维护是指为了改善系统功能或应用户的需要而增加新的功能的维护工作

原型法的优点【2015.1、2018.4】

  1. 增进用户的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
  2. 用户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 辨认动态的用户需求
  4. 启迪衍生式的用户需求
  5. 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风险

简述信息系统战略规则的内容【2015.1】

  1. 信息系统的总目标、发展战略和总体结构
  2. 对当前信息系统状态的了解
  3. 对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4. 近期发展的计划

输入设备的选用应该考虑的因素【2015.1】

  1. 输入的数据量和频度
  2. 数据的来源、形式、收集环境
  3. 输入类型、格式的灵活程度
  4. 输入速度和准确性要求
  5. 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纠正错误的难易程度
  6. 可用的设备和费用

在设计阶段对计算机系统选择的依据【2015.1、2017.1】

  1. 功能要求
  2. 容量要求
  3. 性能要求
  4. 外部设备配置要求
  5. 通信和网络要求
  6. 市场和国情考虑
  7. 经济、技术条件等方面的限制

结构化程序设计时程序员应该遵循的准则【2015.1】

  1. 不使用可能干扰其他模块的命令或函数
  2. 按总体设计的要求传递参数,不随意修改其内容与含义
  3. 按规定的统一格式操作公用文件或数据库
  4. 按统一的原则适用标识符
  5. 按统一的要求编写文档
  6. 保持程序风格的一致

系统结构【2015.4】

系统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时空关系的内在表达方式

信息【2015.4、2017.4、2019.4、2019.10】

信息说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受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实现或潜在的价值

UML【2015.4、2018.4】

UML是一种可视化建模语言,由视图、图、模型元素和通用机制等几个部分组成

持久对象【2015.4】

持久对象是指生存期可以超越程序等任意一次执行时间而长期存在的对象

企业过程重组BPR【2015.4、2018.1】

BPR是指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求获取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的巨大成就

什么信息是管理的基础【2015.4】

  1. 信息对管理的基础作用,可以用管理基本职能中信息的重要作用来说明
  2. 信息是制定计划的基本依据
  3. 信息是组织实施的保证
  4. 信息是调节控制的指示器
  5. 信息是激励职工的工具
  6. 信息是领导指挥的基础
  7. 信息是决策的关键因素

系统分析时需要用到的信息的类型【2015.4】

  1. 关于组织的信息
  2. 关于人的信息
  3. 关于工作的信息
  4. 关于工作环境的信息

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概念?有哪些优势?【2015.4】

**面向对象方法法的主要概念包括:**对象、类、封装、消息、继承和多态、关系等

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问题空间的理解更直接,更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规律
  2. 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使用的同一模型,不存在过渡困难
  3. 开发出来的信息系统从本质上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4. 易于扩充和维护

系统分析中信息收集的重要性、主要内容、策略和基本方法【2015.4】

信息收集的重要性:是完成系统分析各项任务的基础

主要内容:

  1. 关于组织的信息
  2. 关于人的信息
  3. 关于工作的信息
  4. 关于工作环境的信息

主要策略:

  1. 全面调查策略
  2. 关键因素策略
  3. 点面结合策略

信息收集的基本方法:面谈、调查表、查阅文献和实地考察实践

系统测试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基本原则?【2015.4】

系统测试的目标:

  1.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普遍希望通过系统测试暴露系统中隐藏的错误和缺陷,以考虑是否可接受该产品
  2. 从系统开发者的角度出发,则系统测试成为表明系统产品中不存在错误的过程,验证该系统已正确的实现了用户的需求,确立人们对系统质量的信任

系统测试的基本原则:

  1. 应该把“尽早的和不断的进行系统测试”作为系统测试者的座右铭
  2. 程序员和程序设计机构应避免测试自己设计的程序
  3. 测试用例的设计不仅要有输入数据,还要有与之对应的输出结果
  4. 测试用例的设计不仅要有合法的输入数据,还要有非法的输入数据
  5. 要充分注意测试过程中的群集现象
  6. 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
  7. 应对每一个测试结果做全面检查
  8. 除了检查程序是否做完它应做的事之外,还要检查它是否做了不该做的事
  9. 在对程序修改之后要进行回归测试
  10. 妥善保留测试计划、全部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并把它们作为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为维护提供方便

信息系统【2016.1】

信息系统就是输入数据,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

多态性【2016.1、2017.1】

多态性是指相同的操作(函数或过程)可作用于多种类型的对象并获得不同的结果

模块的功能内聚【2016.1】

若一个模块包括并且仅包括为完成一个具体任务所需要的所有成分,则这个模块是功能内聚

系统测试【2016.1】

系统测试是对整个系统的测试,将硬件、软件、操作人员看做一个整体,检验它是否有不符合系统说明书的地方

系统审计【2016.1】

系统审计是发现、纠正错误或失窃的措施

系统规划的原则【2016.1】

  1. 支持企业的总目标
  2. 整体上着眼于高层管理,兼顾各管理层的要求
  3. 摆脱信息系统对组织机构的依从性
  4. 使系统结构有良好的整体性
  5. 便于实施

代码的功能【2016.1】

  1. 鉴别
  2. 分类
  3. 排序
  4. 专用含义

人机对话设计的原则【2016.1、2019.10】

  1. 对话要清楚、简单,用词要符合用户观点和习惯
  2. 对话要适应不同操作水平的用户,便于维护和修改
  3. 错误信息设计要有建设性
  4. 关键操作要有强调和警告

影响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因素【2016.1】

  1. 自然和不可抗拒因素
  2. 硬件和物理因素
  3. 软件因素
  4. 数据因素
  5. 人为和管理因素

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方法【2016.1】

  1. 调查表法
  2. 间接审计
  3. 直接审计
  4. 应用程序的审计审查

系统【2016.4】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类【2016.4、2018.4、2019.4】

类是具有相同属性和服务的一组对象的集合,它为属于该类的全部对象提供了统一的抽象描述,包括对所有属性和操作的声明

模块的逻辑内聚【2016.4】

将几个逻辑上相似的功能放在一个模块中,模块内联系就是模块的逻辑内聚

模块测试【2016.4】

模块测试是对一个模块进行测试,根据模块的功能说明,检验模块是否有错误

系统的可靠性【2016.4】

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应用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

系统的主要特性【2016.4】

  1. 整体性
  2. 层次性
  3. 目的性
  4. 稳定性
  5. 突变性
  6. 自组织性
  7. 相似性

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2016.4】

  1. 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
  2. 制定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
  3. 制定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

选择计算机系统的依据【2016.4】

  1. 功能要求
  2. 容量要求
  3. 性能要求
  4. 外部设备配置要求
  5. 通信和网络要求
  6. 市场和国情考虑
  7. 经济、技术条件等方面的限制

好程序应该具备的条件【2016.4、2019.4】

  1. 能够工作
  2. 调试代价低
  3. 易于维护
  4. 易于修改
  5. 设计部复杂
  6. 效率高

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2016.4】

  1. 硬件准备
  2. 软件准备
  3. 人员培训
  4. 数据准备

云计算【2017.1】

云计算是基于网络的,可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池,并能够方便地、随需访问的一种计算模式

系统的稳定性【2017.1】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在外界作用下的开放系统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我调节,从而保持和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信息的特征【2017.1】

  1. 事业性
  2. 扩散性
  3. 传输性
  4. 共享性
  5. 增值性
  6. 不完全性
  7. 等级性、滞后性

采用迭代开发方法有什么好处【2017.1】

迭代开发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开发过程,它以功能递增或进化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不仅可以较快地产生可操作的系统,改善测试效果,而且分析师、设计师和程序员等不同技术人员可以实现并行化作业。此外,在每一轮迭代中,都可以把用户或开发人员的经验结合到不断求精到下一个迭代周期中,软件质量不断进步,降低开发总成本

BSP的含义,四个基本步骤是什么【2017.1、2018.1】

BSP是指企业系统规划法,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制定信息系统总体方案。

四个基本步骤:

  1. 定义目标管理
  2. 定义管理功能
  3. 定义数据类
  4. 定义信息结构

什么是系统的安全性?影响系统安全性的因素有哪些?【2017.1、2017.4、2018.1、2020.8】

系统的安全性是指为了保护系统硬件、软件和数据不致受到偶然的或蓄意的修改、破坏和泄露,而采取的技术和措施。

影响系统安全性的因素如下:

  1. 自然和不可抗因素
  2. 硬件和物理因素
  3. 软件因素
  4. 数据因素
  5. 人为和管理因素

继承【2017.4】

继承是指特殊类的对象拥有其一般类的全部属性与服务。特殊类中继承一个一般类的语义性质外,还有自己特有的属性和操作

模块的时间内聚【2017.4】

模块的时间内聚是指与时间有关的联系,即把需要有限时间间隔内处理的成分放中同一模块内,例如一些初始化模块

验收测试【2017.4】

验收测试是检验系统说明书的各项功能与性能是否实现,是否满足要求

系统规划的特点【2017.4】

系统规划的特点是系统规划是面向全局、面向长远的关键问题,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结构化程度较低,系统规划是高层次的系统分析,高层管理人员是工作的主体,系统规划不宜过细,系统规划是企业规划的一部分,并随环境发展而变化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2017.4】

系统分析的基本任务是:系统分析员与用户在一起,充分了解用户要求,并把双方的理解用系统说明书表达出来。系统说明书审核通过之后,将成为系统设计的依据,也是将来验收系统的依据。

系统维护的主要工作【2017.4】

  1. 程序维护
  2. 数据文件的维护
  3. 代码的维护
  4. 机器、设备的维护

系统模型【2018.1】

系统模型是指以某种确定的形式(如文字、符号、图标、实物、数学公式等),对系统某一方面本质属性的描述。

系统的稳定性【2018.1】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在外界作用下的开放系统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我调节,从而保持和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事件流【2018.1】

事件流是指当参与者和系统试图达到一个目标时所发生的一系列活动。

包【2018.1】

包是一种逻辑分组手段,可以取UML模型中的任何一种事物,将相关成分聚在一起,以构成更高层次的组织单元。

系统可靠性技术的主要类型【2018.1】

  1. 设备冗余技术
  2. 负荷分布技术
  3. 系统重新组合技术
  4. 数据冗余校验技术
  5. 系统数据保护与恢复技术
  6. 系统动态监测、诊断和自动校正软件

什么是SOA【2018.1】

SOA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SOA任务SOA是一种IT架构风格,是以业务驱动、面向服务为原则的分布式计算模式;

广义的SOA任务SOA是包含架构风格、编程模型、运行环境和相关方法论等在内的一整套企业应用系统构造方法,涵盖分析、设计、开发整合、部署、运行和管理等整个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等生命周期。

影响模块间耦合程度的因素【2018.1】

影响模块间耦合程度等因素有三点:

  1. 联系方式(模块间通过什么方式联系)
  2. 来往信息的作用(模块间来往信息做什么用)
  3. 数量(模块间来往信息的多少)

对系统设计的评价包括哪些方面【2018.1】

  1. 信息系统的功能
  2. 系统的效率
  3. 系统的可靠性
  4. 系统的工作质量
  5. 系统的可变更性
  6. 系统的经济性

广义的信息管理【2018.4】

是对信息资源及其相关资源(如信息设备、信息技术、信息人员、信息系统等)进行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社会可行性【2018.4、2021.10】

是指所建立的信息系统能否做该企业实现,在当前操作环境下能否很好地运行,即组织内外是否具备接受和使用新系统的条件

构件【2018.4、2019.10】

是系统中实际存在的可更换部分,它实现特定的功能,符合一套接口标准并实现一组接口

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2018.4】

  1. 信息的采集和输入
  2. 数据的传输
  3. 信息的存储
  4. 信息的加工、维护和使用

单一职责原则【2018.4】

单一职责原则是指对一个类而言,应该是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即内聚性原则。内聚性是一个模版的组成元素之间的功能相关性,即一个模版的所有元素应该为一个原因(功能)而联系中一起。单一职责(SRP)将内聚性的含意引申到类和类的职责中

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概念,有哪些优势【2018.4】

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概念包括对象、类、封装、消息、继承和多态、关系等。

其突出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问题空间的理解更直接,更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规律
  2. 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使用同一模型,不存在过渡困难
  3. 开发起来的信息系统从本质上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4. 易于扩充和维护

输入设计的原则【2018.4、2020.8】

  1. 最小量原则
  2. 简单性原则
  3. 早检验原则
  4. 稍转换原则

测试阶段的基本原则【2018.4】

  1. 测试用例应包括输入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
  2. 不仅要选用合理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而且应选用不合理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3. 既要检测程序是否完成了它应做的工作,又要检查它是否还做了它不应做的事情;
  4. 测试用例应长期保留,直到这个程序被作废。精心编制测试用例对今后的测试带来方便。一旦程序被修改、扩充,需要重新测试。这在很大程度上讲重复以前的测试工作。保留测试用例,可以验证发现的错误是否已经改正,也可以易于发现因修改、扩充可能产生的新错误。

子系统【2019.4】

当按照业务功能或管理职能组织包,并对这样的包进行彻底的封装实现后,产生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构件就称为子系统

耦合【2019.4】

耦合是指模块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模块间的耦合程度对系统的可维护性、可靠性有强烈的影响。

资源的生命周期【2019.4】

资源的生命周期是指一项资源由获得到退出所经历的阶段,一般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生产阶段、获得阶段、服务阶段和归宿阶段。

代码设计的主要原则【2019.4】

  1. 唯一性
  2. 合理性
  3. 可扩充性
  4. 简单性
  5. 适用性
  6. 规范性
  7. 系统性

原型法的优点【2019.4】

  1. 增进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
  2. 用户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 辨认动态的用户需求
  4. 启迪衍生式的用户需求
  5. 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风险

系统规划应遵守的原则【2019.4】

  1. 支持企业的总体目标
  2. 整体上着眼于高层管理,兼顾各管理层的要求
  3. 摆脱信息系统对组织的依从性
  4. 使系统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5. 便于实施

评价系统评价的范围【2019.4】

系统评价的范围应根据系统的具体和环境而定,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运行的一般情况,系统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用户付出的资源是否控制中预定界限内,资源的利用率是否达到要求,用户对系统的工作情况的满意程度;
  2. 系统的使用效果,用户对所提供的信息的满意程度,提供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3. 系统的性能,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充性,计算机资源的利用情况;
  4. 系统的经济效益,系统费用,系统收益,投资效益分析。

对象【2019.10】

对象是指一些属性及专用服务的封装体,它是问题空间中一些事物的抽象。

模块的控制范围【2019.10】

模块的控制范围是指它本身及其所有下属模块的集合,这里下属模块包括直接下属模块及下素模块的下素模块。

企业系统规划法【2019.10】

企业系统规划法是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制定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的一种方法。

瀑布开发方法的特点【2019.10】

  1. 瀑布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阶段间严格的顺序性和依赖性,只有前一阶段完成,才能开始后一阶段;前一阶段的输出文档是后一阶段的输入文档。
  2. 其次,瀑布方法严格规定了每一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和必要的审查验证。
  3. 瀑布方法简单,易理解,易操作,它迫使开发人员遵守规范的方法和步骤,消除了系统开发的随意性,并且每一阶段对完成的文档进行严格审查,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系统的质量。

可行性研究包括的主要内容【2019.10】

  1. 技术可行性,是指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能否达到所提出的要求,所需要的物理资源是否具备,是否得到;
  2. 经济可行性,包括资金的可得性和经济的合理性;
  3. 社会可行性,指所建立的信息系统能否在该企业实现,在当前操作环境下能否很好的运行,即组织内外是否具备接受和使用新系统的条件。

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2019.10】

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系统设计阶段提出的物理模型,按实施方案完成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信息系统,交付用户使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硬件准备,包括计算机主机、输入输出设备、存储设备、辅助设备、通讯设备等;
  2. 软件准备,包括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一些应用程序;
  3. 人员培训,主要指用户培训,包括主管人员和业务人员;
  4. 数据准备,数据的收集、整理、录入和一些即繁琐劳动力又大的工作。

系统维护包括的内容【2019.10】

  1. 程序的维护,指系统维护阶段会有一部分程序需要改动;
  2. 数据文件的维护,业务发生了变化,从而需要建立新文件,或者对现有文件的结构进行修改;
  3. 代码的维护,随着环境的变化,旧的代码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必须进行改进,制定新的代码或修改揪的代码体系;
  4. 机器设备的维护,包括机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信息系统【2020.8】

信息系统就是输入数据,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可以定位为:结合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管理问题,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的系统。

消息【2020.8】

消息是指向对象发出的服务请求,它应该含油下述信息:提供服务的对象表示、服务类型、输入信息和回答信息。

软件架构【2020.8】

一个应用程序或计算机系统的软件架构是一个或一组结构,它包含组成系统的软件元素,这些元素对外可见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内聚【2020.8】

内聚是指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如果一个模块内部相关性很高,而且是同一个功能,我们就说它的内聚程度很高。

资源【2020.8】

资源是指被管理的对象,分为关键性资源和支持性资源两类。

原型法的基本思想【2020.8】

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前,在限定的时间内,用最经济的方法构造一个系统原型,使用户尽早看到未来系统的概貌,在系统原型的实际运行中与用户一起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不断完善系统,是它逐渐满足用户的要求。

企业系统规划法的工作流程【2020.8】

  1. 定义管理目标,只有明确企业的管理目标,信息系统才能给企业直接的支持;
  2. 定义管理功能,即识别企业中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活动,也称为定义企业过程;
  3. 定义数据分类,即把数据分为若干类;
  4. 定义信息结构,即划分子系统,确定信息系统各个部分及其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确定各个子系统实施的先后顺序。

系统的相似性【2021.10】

系统的相似性是指系统具有同构和同态的性质,体现在系统结构、存在方式和演化过程具有相似性。

模块的扇出【2021.10】

模块的扇出是指模块的直属下层模块的个数。

条件覆盖【2021.10】

条件覆盖是指执行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断中的每个条件获得各种可从的结果。

编辑时多态【2021.10】

编辑时多态是指利用重载技术中一个类中定义多个名称相同、参数类型不同的方法。

建立信息系统的基本条件【2021.10】

  1. 领导重视、业务人员积极性高;
  2. 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
  3. 能组织一支不同层次的技术队伍;
  4. 具有一定的资源。

输入设计的内容【2021.10】

  1. 确定输入数据的内容;
  2. 确实数据的输入方式;
  3. 确实输入数据的记录格式;
  4. 确实数据的正确性校验;
  5. 确定输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