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数据库日志



MySQL支持的日志

日志类型

MySQL有不同类型的日志文件,用来存储不同类型的日志,分为 二进制日志 、 错误日志 、 通用查询日志和 慢查询日志 ,这也是常用的4种。MySQL 8又新增两种支持的日志: 中继日志 和 数据定义语句日志 。使用这些日志文件,可以查看MySQL内部发生的事情。
这6类日志分别为:

  • 慢查询日志:记录所有执行时间超过long_query_time的所有查询,方便我们对查询进行优化。
  • 通用查询日志:记录所有连接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以及连接发送给数据库服务器的所有指令,对我们复原操作的实际场景、发现问题,甚至是对数据库操作的审计都有很大的帮助。
  • 错误日志:记录MySQL服务的启动、运行或停止MySQL服务时出现的问题,方便我们了解服务器的状态,从而对服务器进行维护。
  • 二进制日志:记录所有更改数据的语句,可以用于主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同步,以及服务器遇到故障时数据的无损失恢复。
  • 中继日志:用于主从服务器架构中,从服务器用来存放主服务器二进制日志内容的一个中间文件。从服务器通过读取中继日志的内容,来同步主服务器上的操作。
  • 数据定义语句日志:记录数据定义语句执行的元数据操作。

除二进制日志外,其他日志都是 文本文件 。默认情况下,所有日志创建于 MySQL数据目录 中。

日志的弊端

日志功能会 降低MySQL数据库的性能 。
日志会 占用大量的磁盘空间 。

通用查询日志(general query log)

通用查询日志用来 记录用户的所有操作 ,包括启动和关闭MySQL服务、所有用户的连接开始时间和截止时间、发给 MySQL 数据库服务器的所有 SQL 指令等。当我们的数据发生异常时,查看通用查询日志,还原操作时的具体场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定位问题。

查看当前状态

图片[1] - MYSQL数据库日志 - MaxSSL

启动日志

方式1:永久性方式
修改my.cnf或者my.ini配置文件来设置。在[mysqld]组下加入log选项,并重启MySQL服务。格式如下:

[mysqld] general_log=ON general_log_file=[path[filename]] #日志文件所在目录路径,filename为日志文件名

如果不指定目录和文件名,通用查询日志将默认存储在MySQL数据目录中的hostname.log文件中, hostname表示主机名。
方式2:临时性方式

SET GLOBAL general_log=on; # 开启通用查询日志 SET GLOBAL general_log_file=’path/filename’; # 设置日志文件保存位置

对应的,关闭操作SQL命令如下:

SET GLOBAL general_log=off; # 关闭通用查询日志查看设置后情况:SHOW VARIABLES LIKE 'general_log%';

查看日志

通用查询日志是以 文本文件 的形式存储在文件系统中的,可以使用 文本编辑器 直接打开日志文件。每台
MySQL服务器的通用查询日志内容是不同的。

  •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使用文本文件查看器;
  • 在Linux系统中,可以使用vi工具或者gedit工具查看;
  • 在Mac OSX系统中,可以使用文本文件查看器或者vi等工具查看。

从 SHOW VARIABLES LIKE ‘general_log%’; 结果中可以看到通用查询日志的位置。
图片[2] - MYSQL数据库日志 - MaxSSL
在通用查询日志里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开启了新的客户端登陆数据库,登录之后做了什么 SQL 操作,针对的是哪个数据表等信息。

停止日志

方式1:永久性方式
修改 my.cnf 或者 my.ini 文件,把[mysqld]组下的 general_log 值设置为 OFF 或者把general_log一项
注释掉。修改保存后,再 重启MySQL服务 ,即可生效。 举例1:

[mysqld] general_log=OFF

方式2:临时性方式
使用SET语句停止MySQL通用查询日志功能:

SET GLOBAL general_log=off;查询通用日志功能:SHOW VARIABLES LIKE 'general_log%';

删除\刷新日志

如果数据的使用非常频繁,那么通用查询日志会占用服务器非常大的磁盘空间。数据管理员可以删除很长时间之前的查询日志,以保证MySQL服务器上的硬盘空间。
手动删除文件

SHOW VARIABLES LIKE 'general_log%';

可以看出,通用查询日志的目录默认为MySQL数据目录。在该目录下手动删除通用查询日志atguigu01.log。
使用如下命令重新生成查询日志文件,具体命令如下。刷新MySQL数据目录,发现创建了新的日志文件。前提一定要开启通用日志。

mysqladmin -uroot -p flush-logs

错误日志(error log)

启动日志

在MySQL数据库中,错误日志功能是 默认开启 的。而且,错误日志 无法被禁止 。
默认情况下,错误日志存储在MySQL数据库的数据文件夹下,名称默认为 mysqld.log (Linux系统)或
hostname.err (mac系统)。如果需要制定文件名,则需要在my.cnf或者my.ini中做如下配置:

[mysqld] log-error=[path/[filename]] #path为日志文件所在的目录路径,filename为日志文件名

修改配置项后,需要重启MySQL服务以生效。

查看日志

MySQL错误日志是以文本文件形式存储的,可以使用文本编辑器直接查看。
查询错误日志的存储路径:
图片[3] - MYSQL数据库日志 - MaxSSL
执行结果中可以看到错误日志文件是mysqld.log,位于MySQL默认的数据目录下。

删除\刷新日志

对于很久以前的错误日志,数据库管理员查看这些错误日志的可能性不大,可以将这些错误日志删除,以保证MySQL服务器上的 硬盘空间 。MySQL的错误日志是以文本文件的形式存储在文件系统中的,可以直接删除 。

[root@atguigu01 log]# mysqladmin -uroot -p flush-logs Enter password: mysqladmin: refresh failed; error: 'Could not open file '/var/log/mysqld.log' for error logging.'

二进制日志(bin log)

binlog可以说是MySQL中比较 重要 的日志了,在日常开发及运维过程中,经常会遇到。
binlog即binary log,二进制日志文件,也叫作变更日志(update log)。它记录了数据库所有执行的 DDL 和 DML 等数据库更新事件的语句,但是不包含没有修改任何数据的语句(如数据查询语句select、 show等)。
binlog主要应用场景:

  • 一是用于 数据恢复
  • 二是用于 数据复制

图片[4] - MYSQL数据库日志 - MaxSSL

查看默认情况

查看记录二进制日志是否开启:在MySQL8中默认情况下,二进制文件是开启的。
图片[5] - MYSQL数据库日志 - MaxSSL

日志参数设置

方式1:永久性方式
修改MySQL的 my.cnf 或 my.ini 文件可以设置二进制日志的相关参数:

[mysqld] #启用二进制日志 log-bin=atguigu-bin binlog_expire_logs_seconds=600 max_binlog_size=100M

重新启动MySQL服务,查询二进制日志的信息,执行结果:
图片[6] - MYSQL数据库日志 - MaxSSL设置带文件夹的bin-log日志存放目录
如果想改变日志文件的目录和名称,可以对my.cnf或my.ini中的log_bin参数修改如下:

[mysqld] log-bin="/var/lib/mysql/binlog/atguigu-bin"

注意:新建的文件夹需要使用mysql用户,使用下面的命令即可。

chown -R -v mysql:mysql binlog

方式2:临时性方式
如果不希望通过修改配置文件并重启的方式设置二进制日志的话,还可以使用如下指令,需要注意的是在mysql8中只有 会话级别 的设置,没有了global级别的设置。
图片[7] - MYSQL数据库日志 - MaxSSL

查看日志

当MySQL创建二进制日志文件时,先创建一个以“filename”为名称、以“.index”为后缀的文件,再创建一个以“filename”为名称、以“.000001”为后缀的文件。
MySQL服务 重新启动一次 ,以“.000001”为后缀的文件就会增加一个,并且后缀名按1递增。即日志文件的 个数与MySQL服务启动的次数相同;如果日志长度超过了 max_binlog_size 的上限(默认是1GB),就会创建一个新的日志文件。
查看当前的二进制日志文件列表及大小。指令如下:
图片[8] - MYSQL数据库日志 - MaxSSL
下面命令将行事件以 伪SQL的形式 表现出来

mysqlbinlog -v "/var/lib/mysql/binlog/atguigu-bin.000002" #220105 9:16:37 server id 1 end_log_pos 324 CRC32 0x6b31978b Query thread_id=10 exec_time=0 error_code=0 SET TIMESTAMP=1641345397/*!*/; SET @@session.pseudo_thread_id=10/*!*/; SET @@session.foreign_key_checks=1, @@session.sql_auto_is_null=0, @@session.unique_checks=1, @@session.autocommit=1/*!*/; SET @@session.sql_mode=1168113696/*!*/; SET @@session.auto_increment_increment=1, @@session.auto_increment_offset=1/*!*/; /*!\C utf8mb3 *//*!*/; SET @@session.character_set_client=33,@@session.collation_connection=33,@@session.collatio n_server=255/*!*/; SET @@session.lc_time_names=0/*!*/; SET @@session.collation_database=DEFAULT/*!*/; /*!80011 SET @@session.default_collation_for_utf8mb4=255*//*!*/; BEGIN /*!*/; # at 324 #220105 9:16:37 server id 1 end_log_pos 391 CRC32 0x74f89890 Table_map: `atguigu14`.`student` mapped to number 85 # at 391 #220105 9:16:37 server id 1 end_log_pos 470 CRC32 0xc9920491 Update_rows: table id 85 flags: STMT_END_F BINLOG ' dfHUYRMBAAAAQwAAAIcBAAAAAFUAAAAAAAEACWF0Z3VpZ3UxNAAHc3R1ZGVudAADAw8PBDwAHgAGAQEAAgEhkJj4dA== dfHUYR8BAAAATwAAANYBAAAAAFUAAAAAAAEAAgAD//8AAQAAAAblvKDkuIkG5LiA54+tAAEAAAAL5byg5LiJX2JhY2sG5LiA54+tkQSSyQ== '/*!*/; ### UPDATE `atguigu`.`student` ### WHERE ### @1=1 ### @2='张三' ### @3='一班' ### SET ### @1=1 ### @2='张三_back' ### @3='一班' # at 470 #220105 9:16:37 server id 1 end_log_pos 501 CRC32 0xca01d30f Xid = 15 COMMIT/*!*/; 

可查看参数帮助

mysqlbinlog --no-defaults --help 

查看最后100行

mysqlbinlog --no-defaults --base64-output=decode-rows -vv atguigu-bin.000002 |tail -100 

根据position查找

mysqlbinlog --no-defaults --base64-output=decode-rows -vv atguigu-bin.000002 |grep -A20 '4939002'

上面这种办法读取出binlog日志的全文内容比较多,不容易分辨查看到pos点信息,下面介绍一种更为方便的查询命令:

mysql> show binlog events [IN 'log_name'] [FROM pos] [LIMIT [offset,] row_count];

IN ‘log_name’ :指定要查询的binlog文件名(不指定就是第一个binlog文件)
FROM pos :指定从哪个pos起始点开始查起(不指定就是从整个文件首个pos点开始算)
LIMIT [offset] :偏移量(不指定就是0)
row_count :查询总条数(不指定就是所有行)
图片[9] - MYSQL数据库日志 - MaxSSL
上面我们讲了这么多都是基于binlog的默认格式,binlog格式查看
图片[10] - MYSQL数据库日志 - MaxSSL
除此之外,binlog还有2种格式,分别是Statement和**Mixed **
Statement
每一条会修改数据的sql都会记录在binlog中。
优点:不需要记录每一行的变化,减少了binlog日志量,节约了IO,提高性能。
Row
5.1.5版本的MySQL才开始支持row level 的复制,它不记录sql语句上下文相关信息,仅保存哪条记录被修改。
优点:row level 的日志内容会非常清楚的记录下每一行数据修改的细节。而且不会出现某些特定情况下的存储过程,或function,以及trigger的调用和触发无法被正确复制的问题。
Mixed
从5.1.8版本开始,MySQL提供了Mixed格式,实际上就是Statement与Row的结合。

使用日志恢复数据

mysqlbinlog恢复数据的语法如下:

mysqlbinlog [option] filename|mysql –uuser -ppass;

这个命令可以这样理解:使用mysqlbinlog命令来读取filename中的内容,然后使用mysql命令将这些内容
恢复到数据库中。

  • filename :是日志文件名。
  • option :可选项,比较重要的两对option参数是–start-date、–stop-date 和 –start-position、– stop-position。
    • –start-date 和 –stop-date :可以指定恢复数据库的起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
    • –start-position和–stop-position :可以指定恢复数据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

注意:使用mysqlbinlog命令进行恢复操作时,必须是编号小的先恢复,例如atguigu-bin.000001必
须在atguigu-bin.000002之前恢复。

删除二进制日志

MySQL的二进制文件可以配置自动删除,同时MySQL也提供了安全的手动删除二进制文件的方法。PURGE MASTER LOGS 只删除指定部分的二进制日志文件, RESET MASTER 删除所有的二进制日志文件。具体如下:
1. PURGE MASTER LOGS:删除指定日志文件
PURGE MASTER LOGS语法如下

PURGE {MASTER | BINARY} LOGS TO ‘指定日志文件名’ PURGE {MASTER | BINARY} LOGS BEFORE ‘指定日期’

其它场景

二进制日志可以通过数据库的 全量备份 和二进制日志中保存的 增量信息 ,完成数据库的 无损失恢复 。 但是,如果遇到数据量大、数据库和数据表很多(比如分库分表的应用)的场景,用二进制日志进行数据恢复,是很有挑战性的,因为起止位置不容易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是 配置主从数据库服务器 ,甚至是 一主多从 的架构,把二进制日志文件的内容通过中继日志,同步到从数据库服务器中,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数据库故障导致的数据异常等问题。

再谈二进制日志(binlog)

写入机制

binlog的写入时机也非常简单,事务执行过程中,先把日志写到 binlog cache ,事务提交的时候,再把binlog cache写到binlog文件中。因为一个事务的binlog不能被拆开,无论这个事务多大,也要确保一次性写入,所以系统会给每个线程分配一个块内存作为binlog cache。
图片[11] - MYSQL数据库日志 - MaxSSL
write和fsync的时机,可以由参数 sync_binlog 控制,默认是 0 。为0的时候,表示每次提交事务都只write,由系统自行判断什么时候执行fsync。虽然性能得到提升,但是机器宕机,page cache里面的binglog 会丢失。如下图
图片[12] - MYSQL数据库日志 - MaxSSL
为了安全起见,可以设置为 1 ,表示每次提交事务都会执行fsync,就如同redo log 刷盘流程一样。
最后还有一种折中方式,可以设置为N(N>1),表示每次提交事务都write,但累积N个事务后才fsync。
图片[13] - MYSQL数据库日志 - MaxSSL

在出现IO瓶颈的场景里,将sync_binlog设置成一个比较大的值,可以提升性能。同样的,如果机器宕机,会丢失最近N个事务的binlog日志。

binlog与redolog对比

  • redo log 它是 物理日志 ,记录内容是“在某个数据页上做了什么修改”,属于 InnoDB 存储引擎层产的。
  • 而 binlog 是 逻辑日志 ,记录内容是语句的原始逻辑,类似于“给 ID=2 这一行的 c 字段加 1”,属MySQL Server 层。

两阶段提交

在执行更新语句过程,会记录redo log与binlog两块日志,以基本的事务为单位,redo log在事务执行过程中可以不断写入,而
图片[14] - MYSQL数据库日志 - MaxSSL

redo log与binlog两份日志之间的逻辑不一致,会出现什么问题?
图片[15] - MYSQL数据库日志 - MaxSSL
由于binlog没写完就异常,这时候binlog里面没有对应的修改记录。
图片[16] - MYSQL数据库日志 - MaxSSL
为了解决两份日志之间的逻辑一致问题,InnoDB存储引擎使用两阶段提交方案。
图片[17] - MYSQL数据库日志 - MaxSSL
使用两阶段提交后,写入binlog时发生异常也不会有影响
图片[18] - MYSQL数据库日志 - MaxSSL
另一个场景,redo log设置commit阶段发生异常,那会不会回滚事务呢?
图片[19] - MYSQL数据库日志 - MaxSSL
并不会回滚事务,它会执行上图框住的逻辑,虽然redo log是处于prepare阶段,但是能通过事务id找到对应的binlog日志,所以MySQL认为是完整的,就会提交事务恢复数据。

中继日志(relay log)

介绍

中继日志只在主从服务器架构的从服务器上存在。从服务器为了与主服务器保持一致,要从主服务器读取二进制日志的内容,并且把读取到的信息写入 本地的日志文件 中,这个从服务器本地的日志文件就叫中继日志 。然后,从服务器读取中继日志,并根据中继日志的内容对从服务器的数据进行更新,完成主从服务器的 数据同步 。
搭建好主从服务器之后,中继日志默认会保存在从服务器的数据目录下。
文件名的格式是: 从服务器名 -relay-bin.序号 。中继日志还有一个索引文件: 从服务器名 -relay-bin.index ,用来定位当前正在使用的中继日志。

查看中继日志

中继日志与二进制日志的格式相同,可以用 mysqlbinlog 工具进行查看。下面是中继日志的一个片段:
图片[20] - MYSQL数据库日志 - MaxSSL
这一段的意思是,主服务器(“server id 1”)对表 atguigu.test 进行了 2 步操作:
定位到表 atguigu.test 编号是 91 的记录,日志位置是 832;
删除编号是 91 的记录,日志位置是 872。

恢复的典型错误

如果从服务器宕机,有的时候为了系统恢复,要重装操作系统,这样就可能会导致你的 服务器名称 与之前 不同。而中继日志里是 包含从服务器名 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导致你恢复从服务器的时候,无法从宕机前的中继日志里读取数据,以为是日志文件损坏了,其实是名称不对了。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把从服务器的名称改回之前的名称。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