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后端开发:SpringBoot项目中的三层架构与代码角色


一、SpringBoot三层架构

目前,大部分后端项目主要目的是暴露功能接口(API)到网络上,由前端程序访问这些接口并获取数据,然后展示在界面上,它们之间遵从Restful规约;还有一部分项目暴露方法,让前端代码实现远程调用,采用的是RPC的思想。

但是无论如何,后端程序存在的意义就是交换、处理和记录数据。
以下介绍均基于后端项目暴露API。

注:
控制层和服务层的任何一个类都不应该有成员变量,以免造成并发问题。
后端三层架构的任何一个方法都需要考虑方法的健壮性问题,包括入参为空、返回值为空、代码逻辑出错等问题。

1、控制层:Controller

控制层的主要作用是与前端进行交互,即暴露API到网络上,只负责接收数据和返回数据,对数据进行的任何复杂的处理都需要调用Service层的方法。

2、服务层:Service

服务层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迎合业务需求,写一组方法完成对业务数据进行处理、调用持久化方法等操作。服务层的每一个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完成一个不可拆分业务的需求。

3、持久化层:Dao、repository、Mapper

持久化层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与数据库交互。例如:实现单表或多表的增删改查。

二、后端代码角色

后端代码角色除了三层架构对应的包和类,还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部分:
全局变量(properties、yml)、项目设置类(config)、基础信息类(common)、实体类(entity)、工具类(util)、数据传输类(dto)、异常处理类(exception)

1、全局变量(properties、yml)

全局变量一般以资源文件的形式存放在resource目录下,文件名一般为application.properties或者application.yml。

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环境配置不同的文件,例如:上线运行环境名为application-prod.properties、开发和测试环境名为application-dev.properties。上线运行环境中的数据库中的数据一旦修改会造成严重错误,而开发测试环境中的数据是真实数据的一个副本或者假数据。

这些文件中的内容含有数据库连接需要的信息,如username、password、driver、url等;还有当前项目或应用的全局路径和接口,如port、path等;还可以使用Profiles.active指定当前环境的运行环境,但是不建议在这里或者使用@ActiveProfile进行指定,如有需要指定运行环境,可以在启动时添加-Dspring.profiles.active = 指定值。

2、项目设置类(config)

项目配置类一般用来指定当前SpringBoot项目的配置。如:指定扫描路径@ComponentScan等

3、基础信息类(common)

基础信息类的作用是规定API返回的基础信息,如规定返回格式为{操作时间,错误信息,数据对象}

4、实体类(entity)

实体类的作用是对应数据库中的表,以便于读取和写入,或者使用框架。数据库中的一张表对应一个实体类,一个列名(字段)对应实体类的一个属性,一行对应该类的一个对象。

5、数据传输类(dto)

数据传输类是为了迎合业务需求而创建的类。
与实体类不同的是:
(1)dto一般是多个表组合起来对应的一张表
(2)属性名和数据库列名会有较大不同
(3)实体类用于与数据库交互,dto用于作为参数在不同层级间传输,或者传输到前端

为了迎合业务需求,dto中的属性可能由多个表列名(字段)对应。
为了数据库安全性,dto属性名不应该完全与数据库字段名相似

6、工具类(util)

工具类一般是自己编写的用于数据处理的工具类
如:
(1)为了验证文件正确性,求文件散列值
(2)为了便于处理,将对象转换为Map
(…)等

7、异常处理类(exception)

异常处理类是对异常进行处理的类,是一个自定义的exception类,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抛出并且阻断当前任务。有助于给前端明确的提示信息,并且能够记录错误日志。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