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开发 – 谈谈App架构的演进

1.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了解App架构的演进过程,以及对比端上架构与后端架构的区别,联系。

2.学习/操作

图片[1] - App开发 – 谈谈App架构的演进 - MaxSSL

1.文档阅读

49 | 谈谈App架构的演进-极客时间

[转]Web 研发模式演变——玉伯 – 知乎

2.整理输出

49 | 谈谈App架构的演进-极客时间

专栏截止到上一期,架构设计相关的理念、技术、实践已经基本讲完,相信你一路学习过来会有一种感觉,这些内容主要都是讲后端系统的架构设计,例如存储高可用、微服务、异地多活等,都是后端系统才会涉及。事实上确实也是如此,通常情况下我们讲架构设计,主要聚焦在后端系统,但这并不意味着App、前端就没有架构设计了,专栏所讲述的整套架构设计理念,虽然是来源于我的后端设计经验,但一旦形成完善的技术理论后,同样适应于App和前端。

首先,先来复习一下我的专栏所讲述的架构设计理念,可以提炼为下面几个关键点:

  • 架构是系统的顶层结构。

  • 架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软件系统复杂度带来的问题。

  • 架构设计需要遵循三个主要原则:合适原则、简单原则、演化原则。

  • 架构设计首先要掌握业界已经成熟的各种架构模式,然后再进行优化、调整、创新。

复习完我们就可以进入今天的正题,我来谈谈App架构的演进,以及上面这些架构设计关键点是如何体现的。

Web App

最早的App有很多采用这种架构,大多数尝试性的业务,一开始也是这样的架构。Web App架构又叫包壳架构,简单来说就是在Web的业务上包装一个App的壳,业务逻辑完全还是Web实现,App壳完成安装的功能,让用户看起来像是在使用App,实际上和用浏览器访问PC网站没有太大差别。

为何早期的App或者尝试新的业务采用这种架构比较多呢?简单来说,就是当时业务面临的复杂度决定的。我们以早期的App为例,大约在2010年前后,移动互联网虽然发展很迅速,但受限于用户的设备、移动网络的速度等约束,PC互联网还是主流,移动互联网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其实当年大家也不一定能完全看得清楚。例如淘宝也是在2013年才开始决定“All in 无线”的,在这样的业务背景下,当时的业务重心还是在PC互联网上,移动互联网更多是尝试性的。既然是尝试,那就要求快速和低成本,虽然当时的Android和iOS已经都有了开发App的功能,但原生的开发成本太高,因此自然而然,Web App这种包壳架构就被大家作为首选尝试架构了,其主要解决“快速开发”和“低成本”两个复杂度问题,架构设计遵循“合适原则”和“简单原则”。

原生App

Web App虽然解决了“快速开发”和“低成本”两个复杂度问题,但随着业务的发展,Web App的劣势逐渐成为了主要的复杂度问题,主要体现在:

  • 移动设备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Web技术的发展速度,因此Web App的体验相比原生App的体验,差距越来越明显。

  • 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App承载的业务逻辑也越来越复杂,进一步加剧了Web App的体验问题。

  • 移动设备在用户体验方面有很多优化和改进,而Web App无法利用这些技术优势,只有原生App才能够利用这些技术优势。

因此,随着业务发展和技术演进,移动开发的复杂度从“快速开发”和“低成本”转向了“用户体验”,而要保证用户体验,采用原生App的架构是最合适的,这里的架构设计遵循“演化原则”。

原生App解决了用户体验问题,没记错的话大约在2013年前后开始快速发展,那个时候的Android工程师和iOS工程师就像现在的人工智能工程师一样非常抢手,很多同学也是那时候从后端转行到App开发的。

Hybrid App

原生App很好的解决了用户体验问题,但业务和技术也在发展,移动互联网此时已经成为明确的大趋势,团队需要考虑的不是要不要转移动互联网的问题,而是要考虑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更具竞争力的问题,因此各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特点的功能和体验方式不断被创造出来,大家拼的竞争方式就是看谁更快抓住用户需求和痛点。因此,移动开发的复杂度又回到了“快速开发”,这时就发现了原生App开发的痛点:由于Android、iOS、Windows Phone(你没看错,当年确实是这三个主流平台)的原生开发完全不能兼容,同样的功能需要三个平台重复开发,每个平台还有一些差异,因此自然快不起来。

为了解决“快速开发”的复杂度问题,大家自然又想到了Web的方式,但Web的体验还是远远不如原生,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没有办法完美解决,但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要求选取不同的方案,例如对体验要求高的业务采用原生App实现,对体验要求不高的可以采用Web的方式实现,这就是Hybrid App架构的核心设计思想,主要遵循架构设计的“合适原则”。

组件化 & 容器化

Hybrid App能够较好的平衡“用户体验”和“快速开发”两个复杂度问题(注意是“平衡”,不是“同时解决”),但对于一些超级App来说,随着业务规模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复杂,虽然在用户看来可能是一个App,但事实上承载了几十上百个业务。

以手机淘宝为例,阿里确认“All in无线”战略后,手机淘宝定位为阿里集团移动端的“航空母舰”,上面承载了非常多的子业务,下图是淘宝的首页第一屏,相关的子业务初步估计就有10个以上。

图片[2] - App开发 – 谈谈App架构的演进 - MaxSSL

再以微信为例,作为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的“航空母舰”,其业务也是非常的多,如下图,“发现”tab页就有7个子业务。

图片[3] - App开发 – 谈谈App架构的演进 - MaxSSL

这么多业务集中在一个App上,每个业务又在不断地扩展,后续又可能会扩展新的业务,并且每个业务就是一个独立的团队负责开发,因此整个App的可扩展性引入了新的复杂度问题。

我在专栏第32期提到,可扩展的基本思想就是“拆”,但是这个思想应用到App和后端系统时,具体的做法就明显不同了。简单来说,App和后端系统存在一个本质的区别,App是面向用户的,后端系统是不面向用户的,因此App再怎么拆,对用户还是只能呈现同一个App,不可能将一个App拆分为几十个独立App;而后端系统就不一样了,采用微服务架构后,后端系统可以拆分为几百上千个子服务都没有问题。同时,App的业务再怎么拆分,技术栈是一样的,不然没法集成在一个App里面;而后端就不同了,不同的微服务可以用不同的技术栈开发。

在这种业务背景下,组件化和容器化架构应运而生,其基本思想都是将超级App拆分为众多组件,这些组件遵循预先制定好的规范,独立开发、独立测试、独立上线。如果某个组件依赖其他组件,组件之间通过消息系统进行通信,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组件隔离,从而避免各个团队之间的互相依赖和影响,以提升团队开发效率和整个系统的可扩展性。组件化和容器化的架构出现遵循架构设计的“演化原则”,只有当业务复杂度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适应,因此我们会看到大厂应用这个架构的比较多,而中小公司的App,业务没那么复杂,其实并不一定需要采用组件化和容器化架构。

对于组件化和容器化并没有非常严格的定义,我理解两者在规范、拆分、团队协作方面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发布方式,组件化采用的是静态发布,即所有的组件各自独自开发测试,然后跟随App的某个版本统一上线;容器化采用的是动态发布,即容器可以动态加载组件,组件准备好了直接发布,容器会动态更新组件,无需等待某个版本才能上线。

关于手机淘宝App更详细的架构演进可以参考《Atlas:手淘Native容器化框架和思考》,微信App的架构演进可以参考《微信Android客户端架构演进之路》。

跨平台App

前面我介绍的各种App架构,除了Web App外,其他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跨平台需要重复开发。同一个功能和业务,Android开发一遍,iOS也要开发一遍,这里其实存在人力投入的问题,违背了架构设计中的“简单原则”。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讲,当然希望能够减少人力投入成本(虽然我站在程序员的角度来讲是不希望程序员被减少的),因此最近几年各种跨平台方案不断涌现,比较知名的有Facebook的React Native、阿里的Weex、Google的Flutter。虽然也有很多公司在尝试使用,但目前这几个方案都不算很成熟,且在用户体验方面与原生App还是有一定差距,例如Airbnb就宣布放弃使用 React Native,回归使用原生技术(Airbnb 宣布放弃使用 React Native,回归使用原生技术 – OSCHINA – 中文开源技术交流社区)。

前端的情况也是类似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玉伯的文章《Web研发模式演变》,专栏里我就不在赘述了。

小结

今天我为你讲了App架构演进背后的原因和架构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留一道思考题给你吧,你认为App架构接下来会如何演进?谈谈你的思考和分析。

欢迎你把答案写到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相信经过深度思考的回答,也会让你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编辑乱入:精彩的留言有机会获得丰厚福利哦!)

Web 研发模式演变——玉伯 文章

原文github/blog已经不可用

图片[4] - App开发 – 谈谈App架构的演进 - MaxSSL

后续补充

3.问题/补充

1. App首页/页面,资源聚合

江龙
有个api的设计原则问题最近困扰好久,请教下,就是图中的首页其实有多个资源聚合,那是应该app端去请求多个资源服务,然后聚合出来展示;还是有个后台服务去聚合后端的各个基础服务,然后只提供一个接口给app访问?这其中的粒度如何把握?

作者回复: 访问量大的,核心业务用服务器聚合,性能好;
访问量小的,非核心业务用app聚合,可扩展性好;

2. 课后思考题

李奋斗

端上的技术,山上的天儿,都变得太快。端上的架构怎么演进?我觉得要把答案交给想象力,把时间尺度拉大看,想象力才是端上复杂度的主要来源,交互革命和场景升级是端技术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鼠标的发明,颠覆了命令行的交互思维,iphone的问世,分分钟让习惯了上屏下键的人们大开眼界,手机和网络的突进,解锁了一堆令人兴奋的场景。VR,混合现实,AI,5G等技术都可能极大推进端技术的变革,未来端架构怎么演进?不清楚,但有一点是清晰的,一大波复杂度,就在路上。

作者回复: 学不动了

3.kyll

其实,对于现在很多业务应用强制将用户绑到移动端很是反感。举个例子,第一次用丰巢寄件,竟然花了半小时,注册很麻烦。有些餐厅强制手机点餐,在pc端登录强制扫二维码,也很无语。多设备多渠道本质应该是为了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享用服务。任何设备都有局限性,做好自己的本职即可。

作者回复: 我也有点反感

4.feifei

我认为这个演讲也是朝着 all in one,即平台统一化,在app与原生接口间会出现统一化一个技术,类似java与jvm 原因: 1,原生开发成本高,每个平台都需要专门的开发人员 2,手机性能的提高,能够为平台统一化提供条件 3,用户体验,苹果的生态封闭,体验相对较好,但安卓平台很多公司都封装一套 导致体验差异很大

作者回复: 英雄所见略同

5.木得感情的编码机器

曾经做过一个移动端社交项目,开始就是用react native 开发的,但是工程里还是用了些原生的库和代码,而且是IM和拍照美化这两个核心功能。所以开发时既要边学边写原生代码,还要写RN,而且一旦RN在真机上报错,debug就是一头包。项目内测时就发现了RN光启动什么也不干就用掉了100多M内存,而且拍照美化是原生加RN,性能非常差。 内测之后就抛弃了RN,两个程序员很快就把安卓和苹果两个原生版本做出来了,因为很多原生代码可以复用,而且原生也有很好的开发框架和模式,调试非常方便和清晰。 我总结一下,是否用跨平台的方案取决于业务。如果做资讯类,信息聚合类,电商类对性能不苛求的项目,用RN这类东西完全可以。如果是游戏类,协同工具类,拍照视频类这些对性能有极高要求的,还是得用原生去开发,必要时也可以配合H5混合实现活动、任务、促销等业务。 未来前端的发展肯定是越来越复杂的,但要出现真正大一统跨平台开发框架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我这个东西一定是出至谷歌或苹果,而不会是FB或者其他大厂。现在有flutter ,但是说不准哪天swift 也能写安卓。

作者回复: 很好的案例

6.Niuniu

我的观点可能有点相反,但凡有人上来要做native app的时候,我一般都劝退不劝进。先仔细想想你需要的那些功能WebApp能不能实现,用户体验有没有差很多,没有的话,没必要做native app。能上webapp,先上webapp,人手不够时间紧,可以考虑hybrid,实在是非native app不可,才考虑写native的。

作者回复: 赞同,新APP首要是快速验证业务,不是体验

7.天外来客

未来app必然朝着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快的开发速度方向发展,考虑到Android和iOS都是基于Linux底层,可能会出现一个平台层隔离两者的差异,提供统一的移动端系统API供开发者使用,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作者回复: google Flutter已经在努力

8. Monday

分久必合,安卓和IOS终将大一统为跨平台 App

作者回复: 我看好H5,因为性能劣势被硬件的飞速发展弥补了,现在的App开发基本都是Native + H5,Native做底层,H5做业务

9.H

有一个疑问,虽然在这节中提问不太合适哈哈哈。 疑问:如果一次mysql查询中,涉及到7-8个表的联合查询。就是join查询。除了暴力查询方法外,有没有其他办法?比如合表,把多个字段数据合在一起,放在一个表中。这样子可以吗?如果不对,望作者指正

作者回复: 可以的,这个叫做反范式设计,可以用在一些特殊场合,但不推荐普遍使用,因为数据库针对join做了非常多的优化,只要你的表设计没问题,join的性能是很高的

10.Eric

老师,我想问下 分布式 这种架构也算是面向服务做切分的一种架构模式嘛?我个人理解 分布式服务 有按功能分割的 ,也有按任务计算资源分割的,还是说 分布式 本身是一种扩展方案?我概念上有点乱,不知道老师怎么定义 分布式 这个概念,谢谢

作者回复: 分布式是统称,泛指多台服务器联合起来完成业务功能,高性能,高可用,可扩展都可以用分布式架构

11.陶邦仁

未来提供平台化,屏蔽底层原生,正如pc端cs到bs的演进

作者回复: 期待端出现一个JAVA,或者web一统天下,这样就不用两边甚至多平台重复开发

12.大鹏

架构设计首先要掌握业界已经成熟的各种架构模式,然后再进行优化、调整、创新。——这句话点拨了我,我自己在工作当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事实大家都知道,但架构的原则会避免我们钻牛角尖

作者回复: 架构原则除了避免钻牛角尖,还可以帮助你做架构决策

13.海罗沃德

App最后还得是原生,开发多次就只能加人加钱,不然你不开发多次,同类型App发狠开发多次,竞争力就没有了,不过好的是,印度,澳洲,中国都可以接各种App的外包,作为甲方用心做好交互设计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回复: 现在大趋势是前端开发业务,原生开发底层

4.参考

[转]Web 研发模式演变——玉伯 – 知乎

后续补充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