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第2版)
第一章 信息资源管理相关概念
1.1 信息与知识
1.1.1 信息
含义
- 1928年,哈特莱:信息是指有新内容、新知识的信息
- 香农: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 维纳: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交换内容的名称
- 钟义信:事物运动的状态以及它的状态改变的方式
信息的三个要点
- 信息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概念。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是一个与物质和能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概念;
- 研究信息概念时,一定要分清层次,而不能笼统视之;
- 无论是本体论信息还是认知论信息,都有“为主体消除或减少某种不定性”的作用,它所消除或减少的不定性越多,则表示主体收到的信息量越多;
信息的分类
- 按信息的生产和作用机制: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
- 按感知方式: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
- 按存在形式:内储信息和外化信息
- 按动静状态: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
- 按附号种类: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
- 按外化结果:有记录信息和无记录信息
- 按交流方式:可传递信息和非传递信息
- 按信息方法:未知信息和冗余信息
- 按价值观念: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
- 按运动的发展状态:自在信息、自为信息、再生信息
- 按物质属性:广义信息和狭义信息
- 按生产力系统:社会信息和物质信息
- 按记录信息的准确情况划分: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
- 按记录内容与使用领域:经济信息、政务信息、文教信息、科技信息、管理信息、军事信息
- 按加工处理程度:一次信息(未经过加工或略微加工的原始信息,如会议记录、论文、专著、统计报表);二次信息(在原始信息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供检索用的信息);三次信息(根据二次信息提供的线索,查找和使用一次信息以及其他材料)
- 按信息的功能:功能性信息和非功能性信息
- 按事物从产生、成长直至结束的发展过程:预测性信息、动态性信息、反馈信息
- 按传递范围:公开信息、内部信息、机密信息
- 按反映事物状态:常规性信息和偶然性信息
- 按发布渠道:正式渠道信息和非正式渠道信息
- 信息时态:过去信息和未来信息
- 信息范围: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信息的特性
- 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 客观性:信息内容客观存在
- 时效性:信息的价值和作用体现在一定时空范围内
- 传递性:可以通过一定的传输工具和载体进行传递
- 共享性:可被众多主体共享
- 变换性: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或加工成另外一种形态
- 转化性:可以转化成物质、能量、时间、金钱、效益、质量以及其他更多的东西
- 可伪性:伪信息(如: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盲人摸象)
- 无限性: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时刻都会产生信息
- 层次性:约束条件越多,层次越多,应用的范围越窄
- 相对性: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是相对信息
- 知识性: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
- 转移性:可转移的
- 可处理性:信息通过分类、标引等有序化处理
1.1.2 知识
知识的定义
- 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意向、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 – 国家科技领导小组
知识的特性
- 智慧性:是人类创新的结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 客观性:人脑对信息加工的客观成果
- 依附性:都需要载体
- 不磨损性: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磨损
- 非遗传性:不可以通过血缘关系进行遗传
- 增值性:在生产、传播和使用过程中,有不断丰富和充实的可能性
- 共享性:不排除其他人也同样拥有知识可能
知识的分类
- 按领域:哲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 按用途:科学知识、技术知识、文化知识
- 按状态:存量知识和流量知识
- 按水平:低级知识、中级知识、高级知识
- 按性质:普通知识、专业知识
- 按载体:隐性知识、显性知识
OECD知识分类方法
- 知事类知识 know-what:是指事物或者事实方面的知识
- 知因类知识 know-why:是指科学原理以及自然规律的知识
- 知能类知识 know-how:是指做事的技巧和能力的知识
- 知人类知识 know-who:是指与他人关系的知识
国人补充分类方法
- K=6W+Q 增加:知时类知识 know-when;知地类知识 know-where;知数类知识 know-quantity
1.2 资源与信息资源
1.2.1 资源概述
资源的定义
- 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 兰德尔
- 窄派定义:资源看成是自然资源,即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物质资源
- 宽派定义:并不限于自然科学,而主要是从社会科学的校对考察资源定义,认为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智力资源、文化资源、时间资源等
- 资源的一般定义: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能够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达到一定量的客观存在形态
资源的属性
- 质量规定性:具有质和量的规定性
- 有效性:资源必须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只有那些对社会具有普遍效用,能够被开发利用并进入社会化生产、生活过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投入因素才能成为资源)
- 有限性:又称稀缺性(资源只能是供体,而社会系统是受体)
- 多宜性:任何一种资源都具有多功能、多用途和多效益的多宜性特征
- 时空性:资源具有时间性,任何资源总是有限的
资源的类别
从经济学角度
- 可再生资源:经过人的努力在数量和质量上可以增加或改善的资源(如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动植物资源、二次能源(电力、燃油等))
- 不可再生资源: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可能经过人的努力而增加的各种资源(如地热、风能、太阳能、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
从其他学科角度
- 自然资源:自然界中存在的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
- 社会资源:人类社会中产生的资源(如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等)
从资源在人类社会生成中所起的作用划分
- 物质资源:向人类提供材料
- 能量资源:向人类提供动力
- 信息资源:向人类提供知识和智慧
1.2.2 信息资源概述
信息资源的含义
- 狭义信息资源【2020-8】: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 广义信息资源【2017-10】:是信息和它的生产者以及信息技术的集合。一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二是为某种目的而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的集合,三是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集合
信息资源的特征
经济学特征
- 需求性
- 稀缺性
- 可选择性
独有特征
- 共享性:共享而不会减少
- 不可分性:在生成过程中是不可分的;在使用过程中也是不可分的
- 不同一性:是不同内容的信息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信息都具有独特的性质
- 驾驭性:信息资源具有开发和驾驭其他资源的能力
- 动态性:信息资源是一种动态资源
信息资源的分类
广义信息资源的分类
按组成关系
- 元信息资源:信息生产者或信息生产者的集合
- 本信息资源:信息内容本身,是信息的集合
- 表信息资源: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开发、利用而运用的一切技术和设备的集合
按具体形态
- 有形信息资源:人、信息存储介质、自然物质的生产和存储者、人工产品、信息设备设施、信息机构等
- 无形信息资源:信息内容本身、信息技术软件、网络技术软件、信息系统管理软件以及信息系统或信息机构的运行机制等
按空间位置
- 国际信息资源、国家信息资源、地区信息资源、单位信息资源
狭义信息资源的分类
按开发利用的广泛性、社会性以及其具有的价值性
- 成品信息资源、半成品信息资源、档案信息资源、动态信息资源、消费型信息资源
按加工程度
- 一次信息资源、二次信息资源、三次信息资源
按管理和开发角度
- 记录型信息资源、实物型信息资源、智力型信息资源、零次信息资源(口头携带和传播的信息资源)
按人体感官接收方式
- 视觉信息资源、听觉信息资源、视听信息资源、触觉信息资源
按传递范围
- 公开信息资源、半公开信息资源、非公开信息资源
按生产领域
- 社会信息资源、自然信息资源
按介质
- 口头信息资源、书面信息资源、听觉信息资源、缩微信息资源、机读型信息资源
按社会属性
- 政治、军事、科技、经济、社会、生产信息资源等
按时态
- 历史、现代、预测
按性质
- 逻辑思维、形象感情、知识、控制
按有序程度
- 有序、准有序、无序
按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 能源和材料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
1.2.3 信息资源度量
基于数据量的信息度量
- 计算机存储装置的最小存储单位为1为二进制数,称为bit(比特或位)
- 1B=8bit
- 1KB=1024B
- ……
基于概率的信息度量
- 计算公式(缺图)
- 对数以2为底单位为比特(bit);以自然数e=2.7182818为底单位为奈特(nat);以10为单位为哈特(hart)
广义信息资源的度量
- 信息资源丰裕度R=基本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R1+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R2
1.3 信息化与国家信息化
1.3.1 信息化概述
- 信息化是指人们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增长以至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可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信息化是一个过程,它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过程;另一方面,它是一个结果,是指信息活动在各项生产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信息化两层含义
- 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指各行各业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业务现代化
- 社会信息化,是指社会所有成员都能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而享受信息交流、人际交流、日常生产和工作的现代化
信息化的不同发展模式
信息社会的结构模式
服务经济模式
- 美国、英国、加拿大
- 特征:制造业就业人数比例迅速下降,农业萎缩,资本管理占支配地位,服务业占比增大
信息-工业模式
- 日本、德国
- 特征:制造业就业人数比例减少,但还保持较高比例(25%)
信息化的科技发展模式
- 基本特征:科学发明与技术全新结合,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生产与社会相结合
七种基本模式
- 高科技园区模式
- 跨国公司开发创新模式
- 国家保护制度模式
- 开放-竞争模式
- 军事高科技模式
- 欧盟协作发展模式
-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模式
信息化的结构模式
- 信息产业化
- 产业信息化
- 生活信息化
- 社会信息化
1.3.2 信息化测度
波拉特的信息经济算法
- 基本要点:首先将整个经济划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四大产业
- 核心:先将信息部门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逐个识别出来,再将信息部门分为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并测量其规模
- 不足:对信息活动、信息产业、信息职业的划分缺乏科学标准,测算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数据不太合理,利用该方法只能测算经济信息化的水平,因而不能全面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程度
小松的社会信息化指数算法
- 包括信息量、信息装备通信主体水平、信息系数4个部分,共11项指标
产业信息化指数算法
- 硬件装备率(金额/人):是指相应产业中人均占有多少金额的硬件
- 软件装备率(金额/人):是指相应产业中5年内软件的人均投资额
- 通信能力装备率(人均b/s):是指相应产业中人均占有线路容量
IDC信息社会指数算法
- 优点:操作方便,有一定权威性
1.3.3 国家信息化
国家信息化的主要含义
- 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国家信息化的组成六要素
-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 核心任务
- 国家信息网络建设 – 基础
- 信息技术应用 – 技术保障
- 信息产业发展 – 支柱
-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 成功之本
-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 快速、有序、健康发展的保障
1.4 产业与信息产业
1.4.1 产业概述
分类方法
两个部类分类法
- 生产资料
- 消费资料
三次产业分类法
- 第一产业:农业
- 第二产业:工业
- 第三产业:服务业
密集度产业分类法
- 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
- 资金密集型产业:钢铁工业、石油化学工业
- 技术密集型产业:电子计算机产业
标准产业分类法
- 为统一国民经济统计的口径而出现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
- 特性:权威性、完整性、广泛性
中国的产业分类法
- 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
1.4.2 信息产业概述
信息产业的含义
- 信息产业是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系列产业群体
信息产业的特征
- 是战略性的领头产业
- 是智力密集型产业(主要依赖脑力劳动以及自动化进行生产、加工、存储、传递、开发人类智慧的产业)
- 是高渗透型产业
- 是易变动型产业(更新快、受科技影响较大的易变动型产业,与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紧密相连)
- 是高投入型产业(需要大量的智力和资金投入)
- 是高增值型产业(增长快、需求广、高效益)
- 是高增长型产业
- 是高就业型产业(带动了文化、教育、服务产业的发展)
- 是综合性较强的产业(涉及行业很多)
- 是省能源、省资源的战略型产业
1.4.3 信息产业的分类
美国
- 供给信息的市场
- 市场的信息
- 信息的基础设施
日本
- 信息技术产业
- 信息商业化产业
中国
- 按历史阶段:传统信息产业、现代信息产业
- 按认识过程:狭义信息产业、广义信息产业
- 按结构:信息产品制造业、信息服务业
1.5 知识经济与知识管理
1.5.1 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概念的演变
- 信息经济 -> 后工业经济 -> 高技术经济 -> 知识经济 -> 智力经济
主要观点
- 信息知识经济
- 已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 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
- 生态知识经济
- 新经济
知识经济的定义
- OECD: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的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应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知识是提供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
- 吴季松: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
- 张守一: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在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依据脑力劳动或新型劳动创造价值与财富的经济
定义的理解
- 从生产要素角度 – 新的经济形态
- 从产业结构角度 – 新的经济结构
- 从经济发展角度 – 新发展阶段
1.5.2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定义
- 知识管理是指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
知识管理的目标
- 使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
知识管理的核心
- 促进知识创新并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员工的智力资源
知识管理的主要技术
- 文档管理技术:像古老档案管理学的电子版;特殊功能(多文档管理功能,文档外部特征管理功能)
- 文本挖掘与检索技术
- 企业门户技术
- 知识地图技术:知识地图是一种知识导航系统,它能够显示不同知识存储之间的动态关系;知识地图主要包括面向程序、概念、能力、社会关系的知识地图等类型
- 群件技术:是指协助相距很远的人进行工作的软件
知识管理的产品与服务
- Lotus公司的知识管理产品:路特斯(莲花软件)
- 微软公司的知识管理产品
- IBM公司的知识管理产品
- Autonomy公司的知识管理产品
- TelTech公司的知识管理产品
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 企业员工基本知识素养的管理
- 知识的学习
- 知识的创造
- 建立企业和知识支撑体系:专家系统和专家网络是企业的知识源,企业应该保持与其知识源的良好联系方式
- 知识工程
第二章 信息资源管理基本理论
2.1 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
2.1.1 西方学者的主要观点
2.1.2 中国学者的主要观点
2.1.3 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管理之间的关系
2.2 信息资源的形成与发展
2.2.1 信息资源管理形成的主要领域
按实践领域划分
- 政府文书管理、企业信息管理、图书情报管理和民间信息服务领域
按技术手动划分
- 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处理管理
2.2.2 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
三阶段说
- 卢泰宏的“三时期说”:传统管理时期;技术管理时期;资源管理时期
- 谢阳群的“三阶段说”:文献管理阶段;数据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
- 马费成的“三阶段说”:传统管理阶段;信息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
- 霍国庆的“三阶段说”:IRM萌芽时期;IRM形成时期;IRM发展时期
四阶段说
- 马钱德和克雷斯的“四阶段说”:物理控制;自动化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
- 钟守真等人的“四阶段说”:传统管理阶段;系统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五阶段说
- 史密斯和梅德利的“五阶段说”:数据处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终端用户及战略影响;信息资源管理
2.2.3 西方学者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2.4 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特点
- 综合性
- 经济性
- 系统性
- 决策性
- 技术性
- 二重性
2.3 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2.3.1 信息科学的主要理论
信息论
- 信息论是信息科学的前导,它是运用数据统计方法研究信息的度量、传递和变换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通信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传递共同规律以及研究实现信息的获取、度量、变换、存储、传递最佳途径等问题的基础理论。
系统论
- 系统论是以一般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理论
- 主要观点包括系统观点、层次观点、功能观点、动态观点等,系统观点是整个系统论的核心观点。
控制论
- 控制论是研究生物系统和非生物系统内部通信、控制和调整的一门科学
2.3.2 管理科学的主要理论
- 古典管理理论
- 行为科学理论
- 现代管理理论
2.3.3 传播科学的主要理论
- 包括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大众传播学等学科领域
2.4 信息资源管理学的理论框架
2.4.1 信息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
- 信息资源管理学具有交叉学科、管理学科、应用学科三个方面的学科性质
- 信息资源管理学是信息科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相关交叉而形成的交叉学科
2.4.2 信息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2.4.3 信息资源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的层次哲学方法、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和专门研究方法三个层次
2.5 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与人员
2.5.1 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
- 组织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构成要素包括内部层次和外部层次两个层次
组织结构方式的特点
- 直线制组织结构(是最早、最简单的一组组织结构形式)
- 职能制组织结构
-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 矩阵式组织结构
- 多维式组织结构
- 扁平式组织结构
- 格状结构
2.5.2 企业信息人力资源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获取、开发人力资源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 主要内容包括信息人力资源的规划、选聘、评估、培训等方面内容。
2.6 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
2.6.1 标准化工作基础
标准化及体系结构
标准的定义
-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标准化的定义
- 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成统一,以获得秩序和社会效益。
标准的分类与分级
国际标准
- 是指由国际上权威组织制定并为大多数国家所承认和通用的标准
- 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
国家标准
- 是指由国家或者政府标准化组织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 各国标准代码:中国GB;美国ANSI;英国BS;德国DIN;日本JIS
- 中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种级别
企业标准
- 是指企业因其生产的产品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而自行制定的标准
军用标准
- 是指由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防部门或军事部门制定和发布的标准
- 中国军用标准GJB;美国国防部标准DOD-STD;美国军用标准MIL-S
行业标准
- 是指因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而制定的标准
地方标准
- 是指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定制的标准
标准的代码和编号
- 中国国家标准的编号方法:GB+标准顺序号+间隔线+标准(修订)年代号。例如,国家标准《国徽》的编号是:GB 15093—1994
2.6.2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内容与方法
标准化的作用
- 为信息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保证
- 为提高信息资源质量提供保证
- 为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提供保障
- 促进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 为使用和维护信息资源提供便利
- 缩短信息资源开发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
- 保护用户和消费者利益
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 大体上可以细分为标准化技术、标准化设施、标准化术语以及标准化管理过程四个部分
标准化的指导原则
- 效益原则、系统原则、动态原则、优化原则、协商原则
标准化的五种基本方法
- 简化法、统一法、组合法、综合法、程序化法
第三章 信息资源过程管理
3.1 信息需求分析
- 信息需求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解决不同问题所产生的信息需要。信息需求是引发信息行为的原动力
3.1.1 信息需求的主要类型
按用户类型划分
- 个人信息需求和组织信息需求
按信息的表现形式划分
- 对知识型信息的需求、对事实型信息的需求、对消息型信息的需求、对数据型信息的需求以及对图像型信息的需求等
按组织边界划分
- 内部信息需求和外部信息需求
3.1.2 组织信息需求分析
组织管理层次
- 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及操作层工作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需求
- 通常需要未经加工处理的原始数据
- 信息需求取决于其工作性质
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
- 计划:指定计划的目的在于明确实现组织目标的步骤
- 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通过衡量和矫正工作活动中的偏差,保证组织各项活动按计划实施,从而确保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他与组织的总体目标和战略直接相关,是中层和高层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
- 关键问题分析:是指影响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中层和高层管理人员通常会花费大量时间去处理此类问题
- 领导和礼仪活动
- 直接监督
- 业务控制
- 人事管理
3.2 信息源分析
3.2.1 信息源概述
- 信息的载体形式及为信息源
3.2.2 信息源的类型
按组织边界划分
- 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
按信息的数字化形式划分
- 数字化信息源和非数字化信息源
按信息的载体形式划分
- 印刷型信息源、缩微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信息源和声像信息源
按信息的运动形式划分
- 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
按提供信息的单位和部门性质划分
- 文献信息部门和非文献信息部门
3.2.3 信息源的分布
- 地区分布不平衡
- 机构分布不平衡
- 个人分布不平衡
3.3 信息资源采集
- 信息资源采集是指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寻找、选择相关信息并加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
3.3.1 信息资源采集的基本原则
- 目的性原则
- 系统性原则
- 及时性原则
- 经济性原则
- 计划性原则
- 可靠性原则
- 预见性原则
3.3.2 信息资源采集的基本程序
- 确定采集方针
- 制订采集计划
- 采集工作实施
- 反馈用户信息
3.3.3 信息资源采集的主要方法
按信息载体形式划分
- 文件研究法
- 报刊摘录法
- 广播收听法
- 电视收看法
- 电信接收法
- 电脑显示法
- 直接交谈法
- 信件咨询法
按信息采集方式划分
- 定向采集法:是指在采集计划范围内,对某一学科、某一国别、某一特定信息尽可能全面、系统地进行采集
- 定题采集法:是指根据用户指定的范围或需求有针对性地采集信息
- 定点采集法:是指聘请专门的信息采集人员定点采集相关信息资源
- 主动采集法:是指针对特定需求或是根据采集人员的预测,事先发挥主观能动性,赶在用户提出要求之前即着手采集工作
- 跟踪采集法:是指根据需要对有关信息资源(某一课题、某一产品或某一机构的有关信息)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动态监控和跟踪,及时采集出现的一切新情况、新信息
- 社交采集法:是指通过参加各种会议、旅游、舞会、聚会、走亲访友、娱乐、网络交流等采集信息
- 现场采集法:是指通过参加展览会、展销会、订货会、科技成果展示会、交易会、现场会、参观访问等方式采集信息
- 积累采集法:是指通过平时读书看报时,应随时做卡片、剪报、藏书等信息积累,这些零星的片段信息,时间长了就会成为系统的信息财富
- 委托采集法: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或是不熟悉信息源,可以委托某一信息机构或信息人员进行采集,并且根据采集的质量来支付一定费用
- 间谍采集法:是指利用间谍窃取所需信息资源的方法。目前,该方法广泛用于采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信息资源
按信息采集的渠道划分
- 单向采集法:是指针对特定用户需求,只通过一种渠道来采集相关信息资源,针对性很强
- 多向采集法:是指针对特殊用户的特殊要求,多渠道地采集相关信息资源,这种方法成功率很高,但很容易相互重复
3.3.4 信息资源采集的主要渠道
记录型信息资源的采集渠道
- 购买
- 交换
- 接收
- 征集
- 复制(静电复印、缩微胶片等)
- 其他方式(租借、接收捐赠、现场采集、索取等)
实物型信息资源的采集渠道
- 展览
- 观摩
- 观看
- 参观
思维型信息资源的采集渠道
- 交谈
- 采访
- 报告
- 培训
- 录音
- 其他方式(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以及进行现场调查、实地考察、技术交流等)
3.3.5 信息资源采集的主要途径
- 内部途径:是指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工厂企业内部形成的各种信息通道
- 外部途径:是指部门以外的各种信息来源,用于采集各种信息
3.4 信息资源加工
- 信息资源加工是指对采集来的大量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和判别、分类和排序、计算和研究、著录和标引、编目和组织,使之成为二次信息
3.4.1 信息资源加工的原则与作用
信息资源加工的原则
- 标准性
- 系统性
- 准确性
- 及时性
- 通俗性
信息资源加工的主要作用
- 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 分类排序,规则系统
- 分析研究,综合创新
- 著录标引,方便使用
- 目录组织,便于检索
3.4.2 信息资源加工的内容与方法
信息的筛选和判别
- 是指对原始信息有无作用进行筛检和挑选,或是对原始信息真伪的判断和鉴别
- 基本程序:信息整理、浏览审阅、再次审核
- 信息筛选和判别过程中应着重关注内容:虚构信息、添加信息、拼凑信息、夸张信息、偏颇信息、残缺信息、模糊信息、走样信息
- 信息筛选和判别的基本方法:感官判断法、分析比较法、集体讨论法、专家裁决法、数学核算法、现场核实法
信息的分类和排序
- 信息的分类是指根据选定的分类表,对杂乱无章的原始信息进行分门别类
- 信息的排序是指在信息分类的基础上,按照一定规律前后排列成序
- 基本程序和方法:确定分类方法(信息分类的具体方法包括地区分类法、时间分类法、内容分类法、主题分类法以及综合分类法)、实施信息分拣、进行信息排序
信息的计算和研究
- 信息的计算和研究是指对分类排序后的信息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和研究,以便创造出更加系统、更为深刻、更具使用价值的新信息的活动
- 基本程序:制订计划、搜集资料、计算研究、修正补充
- 主要方法:统计法、会计法、文字信息研究法
信息的著录和标引
- 信息的著录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格式,对原始信息的外部特征(如名称、来源、加工者等)和物质特征(如载体形式等)进行描述并且记载下来的活动
- 信息的标引是指对著录后的信息载体按照一定的规律加注标识附号的活动
- 著录的程序和方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定信息著录格式、加注标识符号
- 标引的程序和方法:选择和熟悉分类表、进行主题分析、归入最恰当的类、审校
信息的编目和组织
- 信息的编目和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将著录和和标引的结果另外编制成简明的目录,并且提供给信息需求者作为查找信息工具的活动
- 编目的基本程序:注意选择编目形式、实施目录编制、实施目录组织
- 组织的具体方法:内容目录的组织方法、其他目录的组织方法
3.4.3 信息资源加工自动化技术
自动标引技术
- 自动标引是指利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自动生成用来表达信息资源内容特征的主题标志的信息资源加工方式
- 自动标引技术分类:自动抽词标引、自动副词标引
自动分类技术
- 自动分类是指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自动产生功能够表达信息资源内容特征的分类标志这样一种信息资源加工方式
3.5 信息资源存储
3.5.1 信息资源存储的意义与作用
信息资源存储的意义
- 有利于增大信息资源的拥有量
- 有利于集中管理信息资源
- 有利于开发高层次的信息资源
- 有利于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作用主要表现
- 方便检索
- 延长寿命
- 利于共享
- 方便管理
3.5.2 信息资源存储的原则与要求
基本原则
- 统一性
- 便利性
- 有序性
- 先进性
基本要求
- 求全:尽可能全面系统,应有尽有
- 求新:信息资源要新颖
- 求省:尽量降低费用
- 求好:要建设和管理好与信息资源存储相关的设备和设施
3.5.3 信息资源存储的主要类型
存储载体的分类
- 人脑载体存储
- 语言载体存储
- 文字载体存储
- 书刊载体存储
- 电信载体存储
- 计算机载体存储
- 新材料载体存储
信息库的分类
- 按存储手段划分:人工信息库和机器信息库
- 按存储内容划分:文献信息库、数值信息库、事实信息库
- 按存储规模划分:大型信息库、中型信息库、小型信息库
- 按服务对象划分:对外信息库和对内信息库
3.5.4 信息资源存储的主要技术
- 传统的信息资源存储技术主要指纸张印刷存储技术,现代信息资源存储技术主要包括缩微存储技术、声像存储技术、计算机存储技术以及光盘存储技术,它们具有存储容量大、密度高、成本低、存取迅速等优点,所以获得了广泛应用
3.6 信息资源检索
3.6.1 信息资源检索的基本原则
- 信息检索是指对信息的寻找和调取工作。信息资源检索时需要遵守目的性、时间性、全面性、准确性、规范性等基本原则
3.6.2 信息资源检索的主要类型
按检索内容划分
- 文献检索
- 事实检索
- 数据检索
按检索方式划分
- 手工检索
- 机器检索:回溯查找服务(回溯查找服务是指从提出需要时算起回溯到过去某个时候为止而提供的一次性检索服务);定题服务(定题服务是指信息服务机构根据用户对于某一主题的特定需求,输入计算机建立需求档案,定期对新到的资料进行检索,然后将检索结果随时提供给用户使用)
按系统连接情况划分
- 成批检索服务:是指将用户的提问积累起来,成批次进行检索处理。适用于提问量大,不需要立即回答的检索服务项目
- 联机检索服务
3.6.3 信息资源检索的程序和方法
基本程序
- 确定检索的范围和深度
- 选择信息资源检索工具
- 选择检索途径
- 选择检索方法
- 实施信息查找
- 调取信息资料
主要方法
- 常用法: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
- 追溯法
- 循环法
3.6.4 信息资源检索效果的评价
评价指标
- 查全率:反映的是用户从信息资源库中检出的与其研究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源的数量比例;计算方法检出的相关信息资源数量/(检出的相关信息资源数量+未检出的相关信息资源数量)
- 查准率:反映的是用户从信息资源库中检索出与其研究课题相关信息资源的准确程度;计算方法检出的相关信息资源数量/(检出的相关信息资源数量+检出的非相关信息资源数量)
- 漏检率:是反映用户在检索信息资源时,漏掉应检索出的相关信息资源的数量比例;计算方法未检出的相关信息资源/(检出的相关信息资源数量+未检出的相关信息资源数量)
- 误检率:是反映用户在检索信息资源时,不该检索出的非相关信息资源被检索出来的数量比例;计算方法检出的非相关信息资源数量/(检出的相关信息资源数量+检出的非相关信息资源数量)
- 响应时间
- 输出方式
影响检索效率的主要因素
- 标引的网罗度
- 检索词的专指度
- 检索者的水平
- 用户需求的表达
3.7 信息资源开发
3.7.1 信息资源开发概述
信息资源开发的含义
- 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是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目标的核心
- 广义信息资源开发是指能够改进和加速信息交流和利用的一切活动
- 狭义信息资源开发是指一种创造和生产新信息产品的活动
信息资源开发的意义
- 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 改善组织的经营效果
- 增加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 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
信息产品
- 信息产品是指以信息为对象,经过开发、加工、组织和转换而成,能够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可在市场中自由移动的信息媒体
- 信息产品分类:生产型信息产品、再生型信息产品
3.7.2 信息产品开发方法
信息分析法
- 信息分析法是指先将概念化的用户信息需求分解成各种简单要素及其关系,然后分别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主要因素及其关系,并以此为依据组织信息资源这种一种方法
- 信息分析法包含要素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结构和功能分析法和动态平衡分析法。要素分析法是指将作为整体的特定信息需求及其对应的信息资源分解为各个简单要素,并分别进行研究;矛盾分析法是指在构成用户信息需求的若干要素中分析和研究构成用户信息需求的主要矛盾;结构和功能分析法是指在构成用户信息需求的若干要素中分析和研究构成用户信息需求的结构和功能;动态平衡分析法是指在分析和研究特定信息需求及其对应的信息资源时,通常需要在其动态发展过程中寻求平衡
信息综合法
- 信息综合法是指将与特定用户信息需求相关的零散信息资源通过归纳整理,依据一定的逻辑关联、效用关联或者形式关联,组成能够反映事物全貌和全过程,并且能够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信息产品的过程
主要包含
- 主题综合法
- 归纳综合法
- 模型综合法
- 移植综合法
信息预测法
- 信息预测法是在综合大量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信息资源所表征的事物发展规律,并且根据这种规律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事物发展趋势的一种方法
信息预测法主要包含
时间预测法
- 又称时间序列法,是指根据事物在时间序列中呈现的节律性、周期性或者连续性等特征,由已知推测未知、由现在推知未来的一种方法
- 时间预测法包含趋势外推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和季节变化预测法
- 趋势外推法 – 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趋势推断未来的一类方法的总称,用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主要步骤包括:选择预测参数;收集必要的数据;拟合曲线;趋势外推;预测说明;研究预测结果在制订计划和决策中的作用
- 移动平均法 – 主要是通过平均和移动的平滑作用来消除数据中异常干扰的时间序列,它是一种简单、适用的方法,常用于预测有关需求、生产、销售等短期经济问题
- 指数平滑法 – 是一种重要的时间序列法,常用于预测有关需求、销售等经济问题
- 季节变化预测法
空间预测法
特尔斐法(Delphi)
- 是指充分开发和利用专家的潜在信息资源来测知未来这样一种方法
- 特尔斐法的特点:匿名性、反馈性、统计性、专业性
- 特尔斐法的实施步骤:制定实施计划、确定预测主题和选择专家群、第一轮次调查、设计预测事件、第二轮次调查、分析统计结果、第三轮次调查、第四轮次调查、调查结果的加工处理、编写预测报告
- 特尔斐法的优点:参与论证的专家们互不见面,不会产生权威压力,所以他们可以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得出比较客观的评价结果;能够充分发挥各位专家的长处,集思广益,准确性高。既可以避免面对面讨论所带来的缺陷,又可以避免个人一次性表态带来的局限性;能将各位专家的意见分歧点表达出来,有利于发现新问题
- 特尔斐法的缺点:主要凭借专家的主观判断,缺乏客观标准;由于次数较多,反馈时间较长,有的专家可能因工作忙或其他原因而中途退出,从而影响了策划的准确性;在第二到第四轮次的反馈过程中,权威人士的意见可能会影响其他人的判断;由于专家成员之间存在着身份和地位上的差异,以及其他社会原因,有可能使其中一些人因不愿意批评或者否定其他人的观点而放弃自己的合理主张;一些专家出于自尊心而不愿意修改自己最初的意见;因各专家在封闭状态下思考,往往无法考虑到突发事件;有些咨询意见缺乏深刻论证
头脑风暴法
- 头脑风暴发属于即兴型的预测方法,它有利于捕捉研究者的瞬间思路,诱导出具有创见性的思想火花,所以它实际上是一种智力激励法
- 头脑风暴法四条基本原则:庭外判决原则;鼓励“自由想象”;追求数量;探索取长补短和改进方法
3.7.3 多元分析法
- 多元分析法也叫多变量统计分析法,是数据统计中讨论多元随机变量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的总称。它包括分析和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内容
多元分析的用途
- 简化数据结构
- 分类
- 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分析
- 数据内在结构的揭示
- 重要影响因素的确定
- 构筑模型预测预报
多元分析的实现
- 适于进行多元分析法的软件有:SAS、SPSS、SYSTAT、BMDP、SASD、RDAS
3.8 信息资源利用
3.8.1 信息资源利用的含义和意义
- 信息资源利用是指经过采集、处理并存储的信息资源提供给相关组织或个人以满足信息需求的过程
重要意义体现在3方面
- 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的价值,促进社会生产的提高
- 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的增值和共享
- 有利于提高组织决策的成功率
3.8.2 信息资源利用的方法和途径
信息资源利用的常见方式
- 信息资源提供服务方式
- 信息资源咨询服务方式
- 信息资源网络服务方式
基本途径
基本途径是信息编写
编写过程中的重点
信息选题的常见方法
- 适时出新法
- 个性发掘法
- 冷热并重法
- 跟踪领导法
- 纵横结合法
- 喜忧皆报法
- 上下辅助法
信息编写的主要类型
- 动态型信息:在编写时必须做到信息内容准确无误,信息标题简洁新颖,突出主要内容
- 问题型信息:在编写时必须做到反映问题发送的真实面貌,要写明已发生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所造成的后果或影响,要做到快写快报
- 经验型信息:必须做到要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层次开发,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动心,要重点突出经验信息的具体做法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 建议型信息:在编写时,除了需要遵循前面三类信息的一般编写要求以外,还必须写明建议的针对性或目的性、建议采取的措施或方法,以及采取该建议后可以解决的问题等
3.9 信息资源传递
3.9.1 信息资源传递的含义和意义
信息资源传递的含义
- 信息资源传递是信息资源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它是指以信息提供者为起点,通过传输媒介或者载体,将信息资源传递给信息接收者的过程
- 信息资源传递由信源、信道、信宿三个要素组成
信息资源传递的意义
- 只有经过传递,信息资源才能实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
- 只有经过传递,信息资源才能成为领导决策的依据、组织指挥的前提以及控制的基础
3.9.2 信息资源传递的原则与特征
基本原则
- 快速原则
- 低耗原则
- 量大原则
- 质高原则
- 保密原则
主要特征
- 目的性强
- 时效性强
- 知识性强
- 选择性强
- 保密性强
3.9.3 信息资源传递的程序和工具
基本程序
- 完成信息资源检索
- 选择信息资源传递工具
- 接收使用信息资源
常用工具
- 语言
- 报刊杂志
- 图书
- 广播电视
- 电报电话
- 计算机网络
- 通信卫星
- 激光通信
- 光纤通信
- 电传
3.9.4 信息资源传递的方式
按信息资源的流向划分
- 单向传递
- 多向传递
- 相向传递
- 反馈传递
按信息资源的传递范围划分
- 内部传递
- 外部传递
- 两人传递
按信息资源的传递载体划分
- 语言传递
- 文字传递
- 直观传递
- 交通工具传递
- 电信传递
- 光传递
3.10 信息资源反馈
- 信息资源反馈是指输出信息资源的作用结果返送回来的一种过程
3.10.1 信息资源反馈的特点与意义
信息资源反馈的特点
- 滞后性
- 针对性
- 时效性
- 连续性
信息资源反馈的意义
- 有利于决策的正确实施,及时纠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 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决策本身存在的不完善之处
- 有利于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决策
3.10.2 信息资源反馈的方式和方法
信息资源反馈的主要方式
- 正反馈
- 负反馈
- 前馈
信息资源反馈的常用方法
- 典型反馈法
- 综合反馈法
- 跟踪反馈法
- 组合反馈法
3.10.3 信息资源反馈的原则与要求
基本原则
- 准确原则
- 及时原则
- 全面原则
基本要求
- 合理控制信息资源反馈量
- 做好二次反馈
- 将集中与分流结合起来
第四章 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4.1 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概述
4.1.1 信息系统概述
系统概念
- 系统的含义:系统是能完成一组特定功能,由人、机器,以及各种方法组成的有机集合体
系统的特性
- 集合性
- 整体性
- 相关性
- 界限性(系统都有相应的界限,这个界限就是系统的环境)
- 环境适应性
- 目标性
- 层次性
系统的分类
- 按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进行划分: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 按系统的结果划分:肯定型系统和非肯定型系统
- 按系统的复杂程度划分: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
信息系统的定义
- 按输入和输出关系进行定义,则信息系统是指接受输入的数据,按人们规定的指令要求进行处理,并输出有用信息的人机系统
- 按集合论观点进行定义
信息系统的结构
- 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是指信息系统从概念上看主要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管理者、信息用户四部分组成
- 信息系统的一般结构:是指信息系统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如何组成,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子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信息加工子系统、通信子系统、显示子系统。
- 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层次结构一般细分为扁平结构和陡峭结构两种层次机构
- 信息系统的空间结构:是指信息系统的软硬件、数据等资源在空间的分布情况,所以也称为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或物理结构
信息系统的类型
按行政级别划分
国家信息系统、省市级信息系统等子系统
按行业划分
工业信息系统、农业信息系统、商业信息系统、交通信息系统等子系统
按处理事务或职能的不同划分
研发信息系统、人事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等子系统
从发展和特点划分
事务处理系统TPS,EDPS,DPS
####### 主要用于支持企业运行层次的日常操作事务
管理信息系统MIS
####### 是指为了实现整体管理目标,对管理信息进行系统化综合处理,并且辅助各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决策的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信息系统DSS
####### 主要特点
######## 它主要面向组织中的高层决策人员,更趋于解决半结构化问题和非结构化问题
######## 它强调决策过程中人的作用,系统对人的决策只起辅助和支持作用
######## 它对决策过程的支持以应用模型为主,系统模型反映了决策制定的原则和机理
######## 它在结构上由数据库、模型库以及相关部分组成
知识工作信息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执行信息系统
4.1.2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4.2 信息系统文档管理
4.2.1 文档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重要性
信息系统文档的类型
按其产生的频率划分
一次性文档和非一次性文档
按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
按文档的服务目的划分
用户文档、开发文档和管理文档三种类型
信息系统文档重要性主要体现
文档是人脑思维活动的体现,它不仅能够反映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且还可以记录信息系统的全过程。所以可将文档用做信息系统开发组内各类人员之间的通信依据和管理依据。在信息系统的各个层次以及各个开发阶段都要有各种相应的文档,它们可以应用于信息系统开发的各个方面
文档在软件开发人员、软件管理人员、维护人员、用户以及计算机之间起着多种桥梁作用。管理人员可通过这些文档了解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安排、进度、资源使用以及成果等情况
4.2.2 信息系统软件产品开发文档
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档编制指南》(GB/T 8567-1988)是一份指导性文件,该文件中建议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应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明书、总体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操作手册、模块开发卷宗、测试计划、测试分析计划、开发进度月报、项目开发总结报告14个文件
4.2.3 信息系统文档的编制与管理
造成软件文档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缺乏实践经验,缺乏评价文档质量的标准
不重视文档编写工作,或是对文档编写工作的安排不恰当
高质量的文档应当体现的几个方面
针对性
精确性
清晰性
完整性
灵活性
可追溯性
高质量的文档需要遵守的基本要求
编写原则
编排原则
装订原则
词汇与索引
信息系统文档管理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文档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维护文档的一致性;维持文档的可跟踪性;文档管理的制度化
4.3 信息系统的审计与评价
4.3.1 信息系统审计概述
信息系统审计的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信息系统运行审计,即对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信息或业务数据进行审计,以检验其正确性和真实性
第二层含义是用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作为工具,辅助审计工作
第三层含义是指信息系统开发审计,即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进行审计
审计内容包括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四个阶段
####### 初步审核和评价阶段
####### 详细审核和评价阶段
####### 符合性测试阶段
####### 最后评价阶段
应用程序审计
数据文件审计
处理系统综合审计
系统开发审计
4.3.2 信息系统评价概述
评价是指根据确定的目标来测定对象系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变为客观的定量数值或主观效用的行为
广义信息系统评价
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
狭义信息系统评价
是指在信息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之后所进行的全面综合性评价
信息系统综合评价工作主要内容
一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的建立
二是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具体数值
三是各评价值的综合
4.3.3 信息系统的成本估算
信息系统成本测算是指根据待开发信息系统的成本特征,以及当前能够获得的有关数据和情况,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成本水平以及变动趋势等进行科学的估计
4.3.4 COCOMO模型
基本模型
COCOMO基本模型是一个静态单变量模型,它利用以最终交付的源代码行数(LOC)作为自变量的函数来计算软件的开发工作量和开发工期,适用于中小型软件产品的一种快速估算成本的方法,但准确性非常有限
基本原理
根据最终交付的源代码数来计算开发工作量,并进而估计开发工期
测算公式
MM代表开发该软件每月所需的人数;KDSI代表该软件所需的开发时间;TDEV代表该软件所需的开发时间,以月(M)作为单位
终极模型
中级模型是一个静态多变量模型
4.3.5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评估
主要评价指标
净利润(NP)
计算公式:净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缺点
####### 简单的利净利润未考虑各项目中包含的风险因素
####### 简单的净利润未考虑各项目中现金流的时限
投资回报率(ROI)
计算公式:投资回报率=(平均年利润/总投资)×100%
净现值(NPV)
计算公式:现值=在等t年的值/(1+r)
内部收益率(IRR)
是指在信息系统项目方案的生命周期内,当效益现值和费用现值相等(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
回收期(PP)
是指在项目达到收支平衡或者偿还初始投入所花的时间
净现值率(NPVR)
4.4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4.4.1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为了高效率地实现项目目标,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和程序,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
基本特点
复杂性
创造性
阶段性
适用性
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任务划分
又称工作分解结构WBS,是指将整个开发工作定义成一组任务的集合,该组任务又可以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子任务,进而形成具有层次结构的任务群
主要内容
####### 任务设置
####### 资金划分
####### 任务计划时间表
####### 协同过程和保证完成任务的条件
主要方法
####### 按系统开发的项目的结构和功能划分
####### 按系统开发阶段划分
####### 按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主要是为了从实际出发,兼顾以上两种方法的不同特点
WBS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 首先,划分任务的数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
####### 其次,在任务划分以后应该对任务负责人赋予一定的职权,还应该明确责任人的任务、界限、对其他任务的依赖程度、确定约束机制和管理规则
计划安排
计划安排是指在任务划分完成后,制订出整个开发计划和任务管理计划,并产生任务时间计划表,标明任务的开始时间、约束时间,以及任务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将上述种种计划制订出来以后,就可以采用某种方法画出任务时间计划表,标明任务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经费管理
经费管理是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的关键因素
费用开支计划的主要内容
####### 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金分配
####### 确认任务的责权以及考虑可能出现的超支情况
####### 系统开发时间表,以及相应的经费开支情况
####### 如果需要变动,则应该及早通知项目经理
经费预测计划的主要内容
####### 估计在不同时间所需要的经费情况,了解项目完成的百分比,与经费开支计划进行比较,允许项目经理对经费进行有计划的调整
审计与控制
审计和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整个项目开发能否在预算范围内按照任务时间表来完成相应的任务起着关键作用
主要步骤
####### 制定系统开发的工作制度
####### 制订审计计划
####### 分析审计结果
####### 控制
传统的项目控制方法主要有文件控制法、报表控制法、图表控制法、会议控制法,再加上沟通各方面信息想通信联系制度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过程主要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缓和、风险跟踪四个步骤
项目管理软件的作用
项目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
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功能
计划制订和资源管理功能
项目监督和项目跟踪功能
图形生成和报表生成功能
信息存取和电子邮件功能
多项目和子项目处理功能
排序和筛选功能
安全管理功能
假设分析功能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项目管理是保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顺利、高效地完成这样一种过程管理技术,它贯穿与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
其次,对信息系统进行项目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管理流程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可以分为立项与可行性研究、项目实施管理两个阶段
阶段
立项与可行性研究
####### 信息系统的项目被批准实施之后,就应该开始项目实施的管理工作,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计划、检查、控制等一系列措施,使系统开发人员能够按项目的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工作,以便成功地完成项目
项目实施管理
####### 主要内容
######## 项目开发管理
######## 项目测试管理
######## 项目运行管理
######## 项目后评价管理
4.4.2 信息系统项目的计划管理
项目计划的5个作用
可以确定项目组各成员及其工作的责权利,以便按要求去指导和控制项目的工作,减少项目风险
可以促进项目组成员、项目委托人以及管理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加顾客的满意度,并使项目各个工作协调一致
可以使项目组成员明确各自的奋斗目标、实现目标的方法、途径和期限,并确保以最小的代价去实现项目目标
可以作为进行分析、协商,以及记录项目范围变化的基础,还可以作为约定时间、人员管理、经费管理的基础,便于对项目进行跟踪控制
用图表方式将项目计划与实际工作进行对比,不仅使报告效果更佳,而且减少工作量,便于审计跟踪
项目计划的五项原则
目的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
智能性原则
项目计划的九个步骤
定义产品
确定任务
建立逻辑关系图
为任务分配时间
确定项目组成员可支配时间
为任务分配资源并进行平衡
确定管理支持性任务
重复以上过程直到完成
准备计划汇总
项目计划工具
工作分解结构图WBS
是指项目按其内在结构或者实施过程的顺序逐层进行分解而形成的结构示意图
WBS的编码方式
####### 四位编码法
######## 1234(1-2-3-4)
####### 六位编码法
######## 120304(1-2-3-4)
线性责任图LRC
LRC图是将分解的工作落实到有关部门或者个人,并明确表示出有关部门(或个人)对组织工作的关系、责任、地位
项目行动计划表
是指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将有关的一系列活动或者任务进行细分,并按内在的层次关系将所需要的资源、前项任务、持续时间等,加以记录而形成的表格
可分为备忘录式和表格式
4.4.3 信息系统项目的进度管理
常见的项目进度计划方法
关键日期表发
甘特图法
关键路线法
计划评审技术
采用进度计划方法时应该考虑六种因素
项目的规模大小
项目的复杂程度
项目的紧急性
对项目细节掌握的程度
总进度是否有一两项关键事项所决定
有无相应的技术力量和设备
网络计划技术
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组织生产和计划管理的科学方法,它利用网络图来表示现实系统的空间结构(现实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逻辑联系方式)和时间结构(各种进度安排),对网络空间(或流程)进行计算和优化,以求得系统的整体工期、资源利用、成本降低等方面的优化,并达到监督、控制和管理工程进度的目的
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内容包括:网络图、时间参数、关键路线、网络优化
网络图的组成要素
网络图通常由活动、节点、路线三个要素组成
网络图包括节点式和箭线式两种类型
根据网络图中活动之间的关系,可将活动细分为:紧前活动、紧后活动、平等活动和交叉活动四种活动
网络图的绘制基本规则
网络图中不允许出现循环路线
相同两个节点之间只允许有一条路线
网络图中不允许出现缺口
箭线的首尾必须有节点
网络图中只允许又一个起始节点和一个终节点
绘制网络图时应该力求简单明了
三点时间估计法
需要估计三个估计时间,即最乐观时间、最悲观时间以及最可能时间
最乐观时间是指在任何事情都进行得很顺利的情况下完成某项活动所需要的最少时间
最悲观时间是指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完成某项活动所需要的最多时间
最可能时间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完成某项活动所需要的时间
三点时间估计法计算公式:
网络关键路线确定
关键路线:在网络图中,总时差为零的活动名称为关键活动,时差为零的节点称为关键节点。从始节点到终节点,沿箭头方向由总时差为零的关键活动所组成的路线就是关键路线
确定方法
####### 比较法
######## 是指将网络图中的各条路线活动时间相加,求出每条线路的路长,然后进行比较,路长最长者即为关键路线
####### 时差法
######## 主要是通过计算网络图中的活动总时差,并将活动总时差为零的活动连接起来形成关键路线
####### 破图法
######## 步骤
######### 第一步:找出第一个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箭线进入的节点j,逆箭线方向而上,直到这些路线又交汇于同一节点i时为止
######### 第二步:比较节点i和j之间的各条路线的工期,保留工期最长的一条路线,破开其他各条路线
######### 第三步:顺着箭线编号,找出下一个有两条及以上箭线进入的节点k,先按照第一步的方法逆向回汇到某一节点k1,再用第二步的方法进行比较,保留k1与k之间工期最长的路线而将其他路线丢弃。按同样方法和步骤不断地分析和破解,直到网络图的终节点
######### 第四步:将破图结束时,剩下的能够连接从始节点到终节点的路线即为关键路线
信息系统项目计划的变更管理
调整的三个重点方面
对近期内即将发生的活动加强控制,积极挽回时间和成本,力争做到早控制早主动
对工期估计最长或预算估计最大的活动应进一步审核预估依据,并做好压缩该活动的时间和费用等准备工作
将某些可以再细分的活动进一步细分,研究细分活动之间的并行工作或者知识重用的可行性,如果可行则能有效地压缩时间和费用
时间-成本平衡法
是一种以最低的相关成本的增加来缩短项目工期的方法
主要基于五个方面的假设
####### 第一个假设是每项活动都有两组工期和成本估计。即正常时间和应急时间;正常成本和应急成本
####### 第二个假设是项目成本的增加和活动进程的加快密切相关
####### 第三个假设是应急时间是确保活动按质量完成的时间下线。
####### 第四个假设是如果需要将活动的预计工期从正常时间缩至应急时间,必须有足够的资源保证
####### 第五个假设是在活动的正常点和应急点之间,时间和成本之间呈线性比例关系
活动的加急成本
####### 如果将每项活动的预计工期从正常时间缩至应急时间,则各项活动都有自己的单位时间加急成本
####### 单项活动加急成本计算公式:(应急成本-正常成本)/(正常时间-应急时间)
变更控制
通常选取项目的累计预算成本、累计实际成本、和累计盈余量三个指标来监控项目成本的变动情况
累计预算成本CBC是指从项目启动到某一期之间所有每期预算成本的加总
累计实际成本CAC是指从项目启动到某一期之间所有每期实际发生的成本的加总
盈余量又称绩效量,它是用来衡量时间工作价值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用每个报告期收集到的活动完工比率来确定盈余量
通常将盈余量定义为完工比率与该活动总的分摊预算的乘积
累计盈余量CEV是指从项目启动到某一期之间所有每期实际发送盈余量的加总
成本绩效指数CPI是衡量正在进行项目的成本绩效的一个指标,如果CPI在1以下或逐渐变小时,就应该采取纠正措施,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差异CV是衡量正在进行项目的成本绩效另一个指标,是以货币形式来表明盈余量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计算公式:CV=CEV-CAC。
4.4.4 信息系统项目的人员管理
人力资源平衡
用做人力计划的Rayleigh-Norden曲线示意图
信息系统项目的人力分配也大致符合Rayleigh-Norden曲线分布,即出现前后用人少,中间用人多但出现不稳定人员需求情况。
以横坐标代表距离开发起点的时间,纵坐标代表在不同时间点的人力需求。该图用虚线矩形显示了因平均使用人力而带来的一些问题:如①所示:开始阶段人力过剩造成浪费。如②所示:到开发后期又显得人力不足。如③所示:后期补充人力,显得为时已晚。甚至会出现:向一个已经拖延的项目追加人力,可能使它完成的更晚。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属于技术工种,所需要的开发人员并不是一但需要就能立刻找到。因此在制定信息系统项目人力资源计划时,既按照Rayleigh-Norden曲线配备相应的人力,又要使某个阶段的人力尽量趋于稳定,确保整个项目开发期间人员波动不要太大。这就是人力资源计划的平衡。
人力资源平衡法是制定人力资源需求波动最小化的一种进度计划方法,它是在不延长项目完工时间的情况下建立人力资源均衡利用的进度计划
团队组织
项目经理
主要任务
####### 保证整个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负责协调开发人员、各级用户等之间的各种关系;行使资金的支配权,利用资金进行项目管理
基本职责
####### 领导信息系统项目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等工作,以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
应具备的领导技能
####### 坚强的领导能力
####### 良好的人员开发能力
####### 非凡的沟通技巧
#######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 良好的处理压力能力
####### 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
####### 高超的管理实践能力
项目小组
过程管理小组
####### 负责整个项目的成本及进度控制,进行配置管理,负责安装调试,负责出版各种技术报告,提供培训支持等
项目支持小组
####### 及时提供系统开发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和材料,负责项目开发的成本核算,负责合同管理,提供安全保证等
质量保证小组
####### 及时发现影响系统开发质量的各种问题,尽快解决影响系统开发质量的各种问题
系统工程小组
####### 按照系统工程的一般特性,运用系统观点制定出系统开发各个阶段的任务。换言之,是将整个开发过程按阶段划分出若干任务,明确每个任务的责权利,使开发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系统开发与测试小组
####### 充分利用系统开发的若干关键技术、开发模型以及成熟的商品软件从事各个子系统的开发与集成,并对各个子系统进行有效的测试
系统集成与测试小组
####### 在充分注意软硬件产品与信息系统之间的结合,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发挥系统的最高效益等前提下,完成信息系统的软硬件集成,做好整个系统的测试与安装调试等工作
信息系统项目小组构成类型
主程序员小组
专家小组
民主小组
层次型小组
4.5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
4.5.1 质量与质量管理
质量的定义: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质量管理的定义: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检验质量管理阶段
缺陷
####### 缺乏系统观念,责任不明,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容易扯皮、推诿
####### 在生产过程中缺乏预防,一旦发现废品,通常难以补救
####### 它要求对成品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在大批量生产情况下这种做法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发展过程
####### 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 工长的质量管理
####### 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4.5.2 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成员及社会受益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特点
目标以“适用性”为标准
以是否适合用户需求、用户是否满意为基础目标
是“三全”的质量管理
全企业、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
在企业各项工作和经营中处于中心地位
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强调在质量管理中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
是动态性的质量改进
强调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进行质量改进
基本要求(三全一多样)
三全:全员工、全过程、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一多样: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PDCA循环(戴明循环)
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七种工具”
四个阶段
计划阶段(Plan)
####### 是指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为目的,通过分析诊断,制定改进计划,确定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执行阶段(Do)
####### 是指贯彻计划和措施,实现既定的计划内容
检查阶段(Check)
####### 是指对照计划要求,检查和验证执行的效果,及时发现计划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
行动阶段(Action)
####### 是总结和处理阶段,是指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制定成标准、规则、制度,巩固成绩,克服缺点
八个步骤
①分析现状、发现问题
②诊断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
③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④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和计划(5W1H)
####### 为什么(Why)要制定这个措施?
####### 预计达到什么(What)目标?
####### 在哪里(Where)执行?
####### 由谁(Who)负责执行?
####### 何时(When)开始和完成?
####### 怎么(How)执行?
⑤实施计划
⑥调查执行效果
⑦巩固成绩
⑧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循环
八个步骤与四个阶段关系,P阶段:①到④;D阶段:⑤;C阶段:⑥;A阶段:⑦⑧
4.5.3 质量管理常用工具
老七种工具
直方图、因果图、排列图、检查表、散布图、分层法、控制图
新七种工具
关联图、亲和图、系统图、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箭条图
4.5.4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
软件质量定义:与软件产品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需求能力有关的全部特征和特性,包括软件产品质量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软件各种属性的组合程度、用户对软件产品的综合反映程度、软件在使用过程中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
软件质量主要特性
功能性
可追踪性、完备性、一致性
可靠性
可操作性、简单性、健壮性、可防护性
有效性
通信有效性、处理有效性、设备有效性
安全性
保密性、可防护性、健壮性、数据安全性
易用性
培训性、简单性、清晰性、自描述性、可见性
可维护性
一致性、简单性、模块性、结构性、清晰性、可见性、自描述性、文档完备性
可扩充性
可扩充性、模块性、结构性、一致性、简单性、公用性
可移植性
清晰性、模块性、自描述性、系统无关性、可扩充性、通用性
重用性
通用性、模块性、结构性、系统无关性、公用性
软件质量管理
软件质量管理的定义:为了确定、达到和维护需要的软件质量而进行的有计划、系统化的所有管理活动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计划、规程评价和产品评价
软件质量模型
SSC模型
Shanghai Software Center
包含三个层次
####### 软件质量要素、评价标准、度量
三种应用策略
####### 第一种:根据应用的侧重点,选择适当的软件质量度量工作表
####### 第二种:按软件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要素、评价准则以及度量
####### 第三种:按两种组织方式进行软件质量度量和评价
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CMM定义:对于软件组织在定义、实现、度量、控制和改善其软件过程的进程中各个发展阶段的描述。这个模型便于确定软件组织的现有过程能力和查找出软件质量及过程改进方面的最关键的问,从而为选择过程改进战略提供指南
CMM 1.1 模型概要
4.6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4.6.1 信息系统安全概述
信息系统安全定义: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和配套的设备、设施的安全以及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以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系统安全性主要体现
保密性
可控制性
可审查性
抗攻击性
信息系统各环节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数据输入部分
数据处理部分
通信线路
软件部分
输出部分
存取控制部分
计算机信息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介质存储密度大
数据可访问性
信息聚生性
保密困难性
介质具有剩磁效应
电磁泄漏性
通信网络有弱点
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信息系统安全对策的一般原则
综合平衡原则
整体性原则
易操作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
计算机信息安全策略的智能可概括为限制、监控和保障三个方面的内容
信息系统的十种安全机制
数据加密机制
数字签名机制
访问控制机制
数据完整性机制
鉴别交换机制
路由选择机制
抗信息流分析机制
公证机制
环境安全机制
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主要包括法规保护、行政管理、人员教育、技术措施四个方面内容
4.6.2 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与攻击
威胁和攻击主要针对实体和信息两方面
对实体的威胁和攻击三部分:计算机本身、计算机外部设备、通信网络
对信息的威胁和攻击两部分:信息泄露、信息破坏
信息攻击
被动攻击
是指以窃密为主要目的的攻击形式
攻击方法包括:直接侦收、截获信息、合法窃取、破译分析、从遗弃的信息介质中分析获取信息
主动攻击
是指以篡改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攻击方式
攻击方法包括:窃取并干扰线路信息、返回渗透、线间插入、非法冒充、内部攻击
计算机犯罪的特征
犯罪方法新
作案时间短
不留痕迹
内部人员犯罪比例增加
犯罪区域广
利用漏洞作案
4.6.3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主要包括
实体安全
主要包括:场地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存储介质安全
数据安全技术
软件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
安全管理技术
计算机犯罪防范技术
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评价技术
数据库安全技术
数据库安全重要的三点原因
如果不对用户权限加以限制,则整个数据库中的数据就会面临因越权访问而造成信息泄露
由于数据库中的数据的冗余度小,所以一旦数据库被篡改则原来存储的数据就会遭到破坏
数据库的安全还涉及应用和数据的安全
数据库安全的特点主要体现
数据库需要保护的客体较多,其安全管理要求各不相同
数据库中数据的生命周期较长,需要长期保护的数据其安全要求也会更高一些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开放性严重威胁着数据库的安全
数据库系统受保护的客体通常具有复杂的逻辑结构,而后者可能会映射到同一物理数据客体上
不同的结构层有不同的安全保护要求
要防止数据因语义、语法等方面的原因而导致数据库在安全方面存在着漏洞
要防范由数据库中的非敏感数据推导出敏感数据库的推理攻击
数据库安全性控制技术包括
口令保护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
存取控制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
按数据加密的体制划分
####### 单密钥体制
######## DES算法
####### 双密钥体制
######## RSA算法
代替密码表现形式
####### 单表代替密码
####### 多名码代替密码
####### 多音码代替密码
####### 多表代替密码
置换密码
####### 又称换位密码,依据某种算法,使明文中的各个字符“变位不变形”,将重新排列后的信息作为明文
软件安全技术
软件安全性
软件安全性重要性体现的两方面
####### 首先,软件是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核心,它不仅是重要的系统资源,而且是使用计算机的重要工具
####### 其次,软件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在信息系统安全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安全保护的对象,是安全控制的主要措施,同时它又是危害安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影响软件安全的主要形式包括
####### 以软件为手段,获取未经授权或授权以外的信息
####### 以软件为手段,阻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或用户的正常使用
####### 以软件为对象,破坏软件完成指定功能
####### 以软件为对象,非法复制软件
软件安全的基本要求是软件保护,禁止非法复制和使用软件,防止非法阅读和修改软件
操作系统安全控制手段
隔离控制
####### 物理隔离、时间隔离、加密隔离、逻辑隔离
访问控制
####### 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有限型访问控制、共享/独立型访问控制
软件产品保护
软件产品主要采用法律保护和技术保护两种方式
软件产品技术保护主要措施
####### 硬件措施
####### 软件措施
####### 软硬件结合措施
网络安全技术
五种安全功能
对象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不可抵赖性
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措施
网络数据加密技术、网络存取控制技术、网络安全性检测技术、网络有效性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网络通信流分析控制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端口保护技术等技术方法和措施
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组成
安全审查机构
安全决策机构
最高主管领导
系统主管领导
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基本原则
多人负责原则
任期有限原则
职责分离原则
安全管理主要内容
同一性检查
用户使用权限检查
建立运行日志
计算机犯罪的防范措施
提高计算机技术防范能力
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措施
建立计算机系统的稽查措施
建立对重点部门的稽查机制
建立并健全打击计算机犯罪的各种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软件预防
硬件预防
加强管理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评估
可信任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TCSEC
D级是最低的安全保护等级,即非保护级
C级又称自主保护级或任意保护级,该等级的安全特点在于系统的对象(如文件、目录)可由其主体(如系统管理员、用户、应用程序)自定义访问权限
B级又称强制式保护,该等级的安全特点在于由系统强制的安全保护,每个系统对象及主题都有自己的安全标签,系统依据用户的安全等级来赋予他对各对象的访问权限
A级又称验证保护级,是当前的最高级别,包括了一个严格的设计、控制和验证过程
第五章 网站信息资源管理
5.1 网站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5.1.1 网站概述
网站分类
按通用顶级域名中含有的机构性质特征划分
商业机构网站
教育机构网站
政府机构网站
网络服务机构网站
非营利组织机构网站
美国军方组织机构的网站
按一级域名中国家代码特征划分
按网站提供的信息特色划分
门户网站
####### ISP服务类、网络社区类、内容提供类、搜索引擎类、企业门户网站、产业门户网站
专业网站
社会组织网
社会团体网站
企业网站
新闻网站
个人网站
按经营目标划分
不以直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标的宣传型网站、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网站以及以展示自我为目的的个人网站三类
按照内容侧重点划分
娱乐体育类、医疗健康类、新闻媒体类、生活服务类、人力资源类、科技教育类、金融证券类、工业企业类、电子商务类、电脑网络类、综合门户类等
网站的组成
主页
新闻稿档案
参考页面
产品(或服务)页面
雇员页面
客户支持页面
市场调研页面
企业信息页面
广告及其他内容
企业建立网站的必要性
提升企业形象
全面介绍企业及其产品
开展电子商务
与客户保持密切关系
与潜在客户建立商业联系
降低企业通信费用
迅速获得客户的反馈信息
主动抢占先机
做网上广告
5.1.2 网站的项目管理
网站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网站项目大部分失败的原因
忽视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没有保留历史文档供决策参考
忽视监督项目进度
忽视不断地对网站项目进行测试和修改
没有使用专业的项目管理软件,主要靠主观进行决策
主要目的
在于保证网站建设项目的高效率、高质量、低风险
网站项目管理的主要流程
一个完整的网站建设项目通常包括规划设计、具体实现和运行维护三个阶段
一个典型的网站建设项目管理流程通常包括项目开始、项目选型、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评估及更新、项目完成六项主要内容
项目开始
需求说明书至少要达到以下标准:正确性、可行性、必要性、简明性、检测性
项目选型
项目选型一般过程
####### 筛选候选供应商
####### 候选系统演示
####### 系统评估和选型
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主要进行的工作
####### 确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范围
####### 定义递交的工作成果
####### 评估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 制定项目实施的时间计划
####### 成本和预算计划
####### 人力资源计划
总统规划说明书主要内容
####### 网站的栏目和版块
####### 网站的功能和相应的程序
####### 网站的链接结构
####### 如果有数据库,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 网站的交互性和用户友好设计
网站建设方案主要内容
####### 客户情况分析
####### 网站需要实现的目的和目标
####### 网站形象说明
####### 网站的栏目版块和结构
####### 网站内容的安排和链接关系
####### 使用的软硬件以及相关技术说明
####### 开发时间进度表
####### 宣传推广方案
####### 维护方案
####### 制作费用
项目执行
项目执行阶段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 实施计划的执行
####### 时间和成本的控制
####### 实施文档
####### 项目进度汇报
####### 项目例会
####### 会议纪要
项目评估及更新
项目评估和更新阶段的核心项目监控,就是利用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来衡量和更新项目任务,同样也贯穿于网站项目的业务模拟测试、系统开发确认和系统转换运行三个步骤中
项目完成
主要内容
####### 行政验收
####### 项目总结
####### 经验交流
####### 正式移交
网站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
建立网站项目质量的评价标准
观察网站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
比较实际执行情况和质量评价标准
采取纠正措施
网站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实质就是:识别风险、筛选风险、控制重点风险、最终降低风险
网站风险管理包括识别风险、衡量风险、管理风险、监控项目表现四个步骤
5.2 网站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
5.2.1 网站建设项目的环境分析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指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优势因素S、弱势因素W、机会因素O和威胁因素T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据一定次序按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思想,将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如对策等)
优势(Strengths)、弱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主要考虑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分析环境因素
####### 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公司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即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报刊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它们是外部环境对公司的发展直接有影响的有理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它们是公司在其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主动因素
2. 构造SWOT矩阵
####### 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进行排序,构造SWOT矩阵。在此过程中,将那些对公司发展有直接、重要、大量、迫切、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
3. 制订行动计划
####### 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造以后,便可以制订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制订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势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 可选择对策
######## 最小与最小对策(WT对策),即考虑弱势因素和威胁因素,目的是努力使这些因素都趋于最小
######## 最小与最大对策(WO对策),即着重考虑弱势因素和机会因素,目的是努力使弱势趋于最小,使机会趋于最大
######## 最大与最小对策(ST对策),即着重考虑优势因素和威胁因素,目的是努力使优势因素趋于最大,使威胁因素趋于最小
######## 最大与最大对策(SO对策),即着重考虑优势因素和机会因素,目的是努力使这两种因素都趋于最大
5.2.2 网站建设项目的系统规划
网站的定位主要包括网站类型定位、网站浏览者定位、网站特色定位、网站栏目主题定位等内容
网站的规划主要包括网站的功能规划、网站的栏目规划、网站的结构规划、网站的命名规划、网站的人员规划等内容
5.2.3 网站建设项目的系统设计
网站设计方式分为自顶向下设计法、自底向上设计法、不断增补设计法三种类型
网站设计基本原则
目标和需求原则
主题鲜明原则
版式设计原则
慎用色彩原则
内容与形式统一原则
三维空间与虚拟现实结合原则
多媒体功能应用原则
测试和改进原则
更新与沟通原则
合理运用新技术原则
网站的CI形象设计
树立网站CI形象的关键在于标志、色彩、字体、标语四大要素
网站域名基本命名原则
马上开始
尽可能简洁明了
避免使用陈词滥调
合理使用.com
避免用描述性语言
创造有个性的域名
创造全新组合
适当旧词新用
确保名副其实
慎用拼音域名
5.2.4 网站建设项目的软硬件选择
Web服务器的选择
Web数据库选择
数据库访问技术主要有:CGI、Web API、RAD、JDBC、 ActiveX数据库控件
5.2.5 网站建设项目规划书的写作
5.3 网站建设项目的具体实现
5.3.1 网页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网页设计的基本原则
醒目原则、美感原则、超链接原则、精练原则、交互原则、导航原则、精品原则、全球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网页设计的策略
直接信息寻求者
5.3.2 网站建设的主要技术
标记语言技术
HTML、DHTML、XML、CSS
Web网络编程技术
服务器系统技术
集群技术、智能输入输出技术、多处理器通信和协调技术、单键灾难恢复技术以及Intel服务器控制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是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关键和主要实现手动。广义的身份认证技术包括认证、授权和记账等
网站安全技术
主要包括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VPN技术
防火墙技术
是一种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构成的组合,是在因特网与内联网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网关,从而使内部网络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
数据加密技术
是指为了提高网站信息系统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剖析所采用的一种主要技术手动
VPN技术
是使分布在不同地方的专用网络在不可信任的公共网络上实现安全通信的网络技术。VPN技术的核心是采用隧道技术,将企业专网的数据加密封装后,透过虚拟的公网隧道进行传输,从而防止敏感数据被窃
网上支付技术
电子信用卡、电子现金、电子支票、支付网关
5.4 网站建设项目的运行维护
5.4.1 网站的评测
主要体现方面
扩大知名度
吸引新用户
增加保持力和忠诚度
了解行业竞争状况
网站评测指标通常由网站设计、网站推广、网站流量、网站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一系列指标组成
网站评测的方法包括:专业公司评估方式、权威机构评比方式、专家评比方式、问卷调查方式、自我评测方式、委托评价方式、综合评价方式等
网上数据采集途径
在网页上设置计数器
发布在线统计表单
统计咨询类电子邮件的数量
定期监测网上合作网站的情况
跟踪竞争对手的企业网页
检索国内外的权威统计网站
服务质量跟踪统计以及顾客投诉意见的分类归纳
5.4.2 网站的推广
搜索引擎注册法
电子邮件推广法
搜集技巧
准确定位
发送周期
管理技巧
HTML格式
个性化服务
使用签名文件
在线交流推广法
选择讨论组
进入虚拟角色
建立信任
网站合作推广法
栏目内容合作
品牌网站借力
多类型公司互联
网络广告推广法
媒体选择
购买方式
创意推广法
有奖竞赛法
网上调查法
特殊事件法
传统推广法
公司印刷品
报纸杂志
户外广告
广播电视
口头传播
加入专业数据库
通知原有客户
5.4.3 网站的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对网络进行管理,使网络能够正常、高效地运行
企业网站管理的主要内容
网站日常设备管理和信息的发布
用户信息的搜集和及时反馈
网站页面形式和内容的更新,并且与企业各有关部门的及时沟通
企业网站设备、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
企业网站的不断推广和优化
企业网站的不断评估和测试
检查网站的运作和通信情况
网站维护的主要内容
访问数据的分析
网页的更新和检查
交互性组件的维护
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
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
网站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单点管理工具、通用型网站管理平台、综合智能化网站管理
5.4.4 网站的安全管理
网站安全的内容
网站实体安全
软件安全
网站中的数据安全
网站安全管理
网站安全的目标
数据安全
身份验证
授权
不可抵赖性和不可否认性
网站可用性
第六章 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应用
6.1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6.1.1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网络信息资源的优点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存储数字化
传播网络化
更新及时
分布广泛,共享性强
网络信息资源的缺陷
内容庞杂无序
质量良莠不齐
信息的易逝性
缺乏安全保障
用户经济承受能力有限
网络信息资源内容评价的五个主要指标
权威性
可靠性
客观性
时效性
原创性
网络信息资源可获得性的评价六个指标
用户界面友好性
响应时间
检索功能
导航系统
链接有效性
费用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着手方面
建立网络法规
运用技术手段
注重技术人员的培养
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6.1.2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实现
网络信息过滤技术
信息过滤是指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来对动态信息流进行过滤,仅将满足用户需求的文档传送给用户,以便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网络信息过滤有利于减轻用户的认知压力
过滤类型
按过滤结构划分
####### 基于内容的过滤、协作过滤
按过滤模板所处的位置划分
####### 上游过滤、下游过滤
按信息过滤的目的划分
####### 推荐系统、阻挡系统
按过滤的不同应用划分
####### 专门过滤软件、网络应用程序、其他过滤工具
过滤方法
按过滤手动划分
####### 基于内容的过滤、基于网址的过滤、混合过滤
按是否对网络信息进行预处理划分
####### 主动过滤和被动过滤
网络信息组织技术
网络信息组织是指为网络信息提供有序化的结构,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便用户对网络信息进行存取和利用
分类
一次网络信息
####### 一次网络信息又称为“原始信息”,是指没有经过加工和处理的原始网络信息,包括网络电子书刊、网络学术期刊、网络社会论坛、网络新闻组等
####### 组织方式主要有文件方式、自由文本方式、数据库方式、超文本方式、主页、页面方式
二次网络信息
####### 二次网络信息是指对一次网络信息的搜集和对已搜集的一次网络信息进行组织
####### 组织方式主要有搜索引擎方式、指示数据库方式、数据库方式、菜单方式、主题树方式
三次网络信息
####### 三次网络信息的生成是指对二次网络信息的搜集和对已搜集的二次网络信息的组织,主要是指元搜索引擎
网络信息推送技术
网络信息推送技术是指根据用户的需求,有目的地按时将用户感兴趣的网络信息主动发送到用户计算机中
Web信息挖掘技术
6.1.3 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
网络信息检索
特点
信息检索控件的拓宽
交互式作业方式
用户界面友好,操作方便
检索方式主要有直接浏览、通过网络资源指南来查找信息、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等多种方式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两个层次
网络信息资源的基础层资源的开发
网络信息资源的应用层资源的开发
实施策略
确定开发重点
采集信息资源
综合提炼网络信息资源
及时更新所建的信息库和数据库,不断丰富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定性评价
主要由指标体系法和调查表法两种类型
存在问题
####### 直指标体系不完整
####### 指标体系不合理
####### 部分指标对象模糊
####### 调查问卷法存在问题
定量评价
评价方法主要有网络信息计量法、层次分析法、关联分析法三种类型
综合评价
主要有用户调查和定量测试综合的方法、基于信息构建理论的网络评价、网站框架评价法三种类型
自动评价
6.1.4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4个基本要素
网络信息、用户需求、网络导航员和系统开发与维护专家、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环境
运行机理
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
6.2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6.2.1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政府信息资源是一切产生于政府内部或是虽然产生于政府外部但对政府活动有影响的信息资源的统称
政府信息资源的产生与发展
记录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起源
社会信息化–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不竭的动力
电子政府–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新动向
政府信息资源的类型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
管理目标的多样性
管理模式的灵活性
管理手段的多样性
6.2.2 政府信息资源内容管理
政府信息资源内容管理基本过程
按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内容管理过程环节划分,可细分为政府信息资源分析、资源采集、资源组织、资源加工、资源检索、资源开发利用等基本过程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政府信息资源保密
三个保密等级:绝密、机密和秘密
6.2.3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
定义
#######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先进科学技术,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在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当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公效率和改进办公质量,改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缩短办公周期,并且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借助于各种先进技术实现辅助决策,提高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水平
按职能划分
####### 事务型办公自动化系统
####### 管理型办公自动化系统
####### 决策型办公自动化系统
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GOAS就是通常所说的政府内部政务信息化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电子邮件、公文处理、督办查办、信息处理、会议安排、活动安排和管理、领导批示处理、个人事务管理、信访管理、议案管理、档案管理、公共服务接口等功能
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总体目标:为政府办公人员建立一个高效、安全、简便的信息交流和办公事务处理环境,在机关内部和上下级之间实现真正意义的协同办公自动化
具体目标包括
合理授权
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及知识共享服务
为领导提供管理和决策的辅助工具
为公务员提供一个日常办公及信息管理的工作平台
利用电子流程再现人工流程,逐步实现无纸办公,文档一体化
极大他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保证信息的上行下达
政府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SS
决策支持系统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的一种计算机应用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向更高一级发展而产生的先进信息管理系统
主要四个组成部分:数据部分、模型部分、推理部分和人机交互部分
政府决策支持系统是指通过统计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图形化显示分析结果以及查询等功能的智能化,从大量分散的数据中自动提炼出政府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在降低政府部分工作人员信息处理劳动强度的同时,突出信息对领导决策的重要作用,从而极大地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涉及技术
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在线分析处理技术和决策支持技术
解决的关键问题
政府决策过程是一个从非结构化数据中抽取结构化信息,再提供非结构化决策分析的过程
建立适合政府部门决策需要的政府知识库或者知识管理系统,使用户决策朝智能化方向发展
采用联机分析处理技术,通过对信息进行快速、稳定、一致和交互式的访问,对数据进行多层次、多阶段的分析处理,以便能够获得高度归纳的分析结果
主要部件
数据仓库及管理系统
模型库及管理系统
知识库及管理系统
政府信息定位服务系统GILS
政府信息定位服务系统是一种支持公众搜寻、获取和使用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包括电子信息资源)的开放环境下的分布式信息资源及利用关系
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系统
主要功能
辅助办公
信息服务
合理授权
安全机制
主要子系统由人事管理、考勤管理、资源管理、公文管理、档案管理、日程管理、项目管理、网站内容管理、远程管理等子系统组成
6.3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6.3.1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企业信息资源
狭义上讲,是指企业收集、开发、加工、利用的文献资源和数据
广义上讲,是指企业信息以及与企业的收集、加工、整理、存储、处理、传输、利用等相关的技术设施、资金和人才。是将信息系统所有投入都作为一种资源
特点
专业性、及时性、共享性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主要特点
1. 是一种以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的新型资源管理方法
2. 是为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信息资源进行的综合管理,而非单纯的技术性管理
3. 强调信息资源的战略管理和高层管理,而不仅仅是在操作层和执行层实施管理
4. 强调面向企业机构,其组织管理必须与企业的组织机构相匹配,追求在整个企业组织中全面发挥信息资源的整体作用,为企业组织的整体战略目标服务
5. 是组织中各层次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不仅仅是信息资源主管人员及其下属的职责
6. 强调的是将信息资源集成一体、统一配置和系统管理,以追求资源配置的全局最优,而不是个别资源构成要素的局部最优
主要任务
1. 对企业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总体规划
2. 组建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并进行信息技术、设备和人员的配置、维护和培训
3. 负责组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运行、维护和管理
4. 建立和维护整个组织中的数据信息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
5. 对信息资源的新技术和方法进行跟踪研究,应用于组织的信息管理
6. 负责组织内部所有信息资源的安全和保密工作
7. 向组织中的所有部门提供信息资源的咨询、服务和维护
8. 综合利用信息资源辅助组织的高层决策
主要作用
1. 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和正确决策的需要
2. 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3. 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4. 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企业摆脱困境的有效手段
6.3.2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框架
主要内容
1. 企业组织管理人员对各个层次的需求信息进行界定,明确各个领域的信息范围,再对信息收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明确可以收集信息的范围和途径
2. 明确信息收集的人员配置,通过恰当的途径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收集到的信息形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专门人员应该很好地把握信息的实质内容
3.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4. 将信息分析结果投入到实际运用中
组织结构
功能型
产品型
矩阵型
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方式
集中式
集中式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将所有信息资源的配置、协调、控制和管理权限集中在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机制中,企业中任何一个部门的信息资源需求都由这个集中的信息管理机构来提供。
主要特点
####### 1. 进行统一集中、高度专业化的资源管理和控制
####### 2. 有利于实现组织内全部信息资源的协调和平衡
####### 3. 便于形成统一的信息资源标准和操作规范
####### 4. 容易实现信息资源的完整性约束和安全性控制
####### 5. 可以使专业人员的专业岗位和环境中不断积累经验,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
分散式
分散式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将信息资源分别置于组织中各个部门的直接管理和控制之下,各个部门拥有自己的信息管理人员和机构,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配置所管辖的信息资源
主要特点
####### 1. 由于分散的信息资源缩小了部门内的信息技术设备的规模和能力,降低了通信费用,使信息资源的技术成本和管理成本都比较低
####### 2. 由于信息资源直接由部门进行控制,能够比较准确、迅速地满足部门内部的信息资源需求,信息资源的控制和使用十分方便
6.3.3 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五个基本标准
数据元素标准
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用户视图标准
概念数据库标准
逻辑数据库标准
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几方面问题
1. 认清用户需求是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首要问题
2. 高智力投入是确保信息资源高质量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前提
3. 紧跟先进技术是提高企业信息资源开发效率的重要举措
6.3.4 企业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
关键技术主要又企业资源计划技术、客户关系管理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
企业资源计划ERP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指建立的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一种管理平台
ERP的基本思想: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精益产品和敏捷制造的思想;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对企业的作用
1. 缩短投入品采购和成本供应期提前,维持尽可能多的库存量
2. 减少停工待料、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3. 减少向批发商或顾客延期供货,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4. 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人工成本
5. 实现资源共享,节省管理人员,降低管理费用
ERP的实施过程
项目实施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内容
####### 1. 成立筹备小组
####### 2. ERP知识培训
####### 3. 可行性分析
####### 4. 需求分析
####### 5. 选型或系统开发
项目实施阶段主要内容
####### 1. 成立三级项目组织
######## 项目指导委员会、项目实施小组、项目应用组
####### 2. 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 3. 调研、咨询与业务流程重组
####### 4. 系统软件安装
####### 5. 开始培训与业务改革
####### 6. 准备测试数据
####### 7. 原型测试
####### 8. 用户化与二次开发
####### 9. 建立工作点
####### 10. 并行与正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