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不断蔓延,最终席卷全球,酿成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当年11月1日,一位署名为中本聪的人发表一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论文提出了一种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的电子现金系统。它使得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外一方,中间不通过任何的金融机构。正是基于对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严重不信任和质疑,中本聪认为“传统的货币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信任。中央银行必须让人们信任它不会让货币贬值,但历史上这种信任度从来都不存在。银行必须让们信任它能管理好钱财,并让这些财富以电子货币形式流通,但银行却用货币制造信贷泡沫,使私人财富缩水。”

金融监管体制的严重缺失、信用评级机构的利益扭曲以及华尔街投机者的唯利是图是酿成美国次贷危机重要根源。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美国次贷危机催生“数字货币”,其本质是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无需相互担保信任或第三方合法信任保证,采用互联网大数据和加密算法创设的节点普遍通过即为成立的节点信任机制。

所以,信用是金融的核心基于信任之上的。与传统社会的信任机制依托“熟人社会”以及工业化时代的信任机制依托专业化中介机构不同,数字化时代的信任机制依托的是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是信任的机器,提供了一个合作方共同享有和维护的、可信的分布式账本,合作方之间即使彼此不熟悉也可以基于“信任的机器”进行交易。

区块链技术对信任机制的重构

区块链的核心优势是去中心化、密码安全、数据透明和不可篡改。

解决信任和安全问题是数字货币构想的基础。作为其数据结构和交易系统的基础技术,区块链技术突破了单一的技术,整合了密码学、数学、经济学、网络科学等成果,将数字货币的流通打造为在线支付系统,利用加密技术实现技术转移,而不再依赖于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区块链是由不同节点共同参与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账簿系统。由一串按照密码学方法产生的数据块或数据包组成,即区块。每个区块数据信息都自动加盖唯一的时间戳,从而计算出一个数据加密数值,即哈希值。每个区块都包含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从创始区块开始链接到当前区块,从而形成区块链。

简言之,区块链技术具独特而有鲜明的特征:

引用对等网络,建立了多方协作的数字化网络,保证参与者能平等参与社会网络合作;

通过交易方加密数字签名验证的方式,保证交易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引入分布式数据库、链式数据结构、哈希算法等技术,通过多方参与和验证提高交易记录透明性和不可篡改,保证安全可信;

引入共识算法来实现基于共识规则的交易结果的一致,保证交易规则可信;

引入智能合约技术,通过计算机系统按照约定内容执行合约,保证交易合约的可信。

有了这样的环环保证,我们便在数字金融环境中获得了信任机制。

概括来说,数字化的信任机制有一系列要点:一是参与者地位平等——所谓的“去中心化”,实际上说的就是地位平等。在整个网络中,没有人能比别人获得更多信息,也没有人能比其他人拥有更大权力;二是社会参与——各方在地位平等的前提下共同参与,并且是社会化的参与,而非小集团的参与或是私人的参与;三是历史存证——所有行为都记录在案,雁过留声;四是签名转发——通过数字签名,赔上了个人信誉,然后转发;五是规则共识——事先明确规矩,各方都按照规矩办事;六是互惠激励——保证各方互惠共赢、平等参与,并确保历史存证、签名转发都遵循共同的规则;七是契约合作。

区块链技术的场景应用

从发展路径来看,区块链技术经历了几个阶段即:区块链1.0,包括金融领域的货币转移、汇兑和支付系统应用等,比特币是其典型应用;区块链2.0,在智能合约方面,在经济、市场、金融全方面的应用,其延展内涵比简单的现金转移要广的多,如股票、债券、期货、贷款、按揭、产权、智能资产和智能合约;区块链3.0,超越金融、市场之外的应用,特别是在社会治理、政府监管、环境保护、健康、科学、文化和艺术等领域。

当前,发达国家的清算所、存托所、交易所、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经纪商等金融机构等纷纷通过区块链开始在跨境支付、证券交易结算和证券发行等领域推进应用探索。在数字货币方面不必多说,在数字票据方面,国际区块链联盟R3CEV联合以太坊、微软共同研发了一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商业票据交易系统,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瑞士联合银行、巴克莱银行等著名国际金融机构加入了试用,并对票据交易、票据签发、票据赎回等功能进行了公开测试。

在能源、智慧城市、商业及农业等方面,苏州和数区块链应用研究院从2018年起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对区块链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其座落在苏州工业园区,依托和数集团强大的科研实力,始终坚持自主研发、突破创新,以高性能、高扩展、高安全的和数链(HESHUBLOCKCHAIN)技术支撑商业应用,以区块链赋能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和数字城市建设。目前,和数研究院先后与协鑫能源、苏州农科院、吴侬碧螺春等多个行业头部企业、机构、科研单位等合作,在新能源、碳中和、智慧农业、工业4.0等领域,探索区块链落地应用场景。“基于大数据&区块链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项目成功入选江苏省工信厅公布了“2022年江苏省区块链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此项目从发电、储电、配电、用电等方面出发,实现了综合能源与低碳双控的全面数字化,构建了源网荷储一体化管理系统。

在其他领域,许多机构和企业已经在众多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目前,商品溯源的区块链领域进入集中爆发阶段。据统计,全世界受假冒伪劣产商品影响的市场高达3000亿美元,每年假冒伪劣产品的成交额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沃尔玛、京东和阿里这些零售商或者电商平台企业的区块链溯源应用的本质是在内部开展溯源应用探索,供其内部用户应用。沃尔玛食品溯源系统主要解决沃尔玛销售的食品的可追溯性,目前已在猪肉商品试点项目取得了成功,未来会应用到更多的沃尔玛销售的商品上。在国内,京东集团成立了“京东品质溯源防伪联盟”,目标是与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工信部等部门,运用区块链技术搭建“京东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阿里先与普华永道合作,打造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用于跟踪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整个流程。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启动开放区块链技术,支持进口食品安全溯源、商品正品溯源等,计划首先落地的场景将是海外奶粉品牌的追踪,启动升级全球原产地溯源计划,未来将覆盖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等。此外,有更多的企业和机构不断探索在供应链管理、医疗、数字版权、公益项目管理等众多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企业要不断拥抱“信任机制”,让区块链技术应用驱动成新的商业模式

当前,区块链在信任中发挥的作用正犹如互联网在信息中发挥的作用。

一种说法认为,以往所有工具的发明都是生产效率的提升,是生产力的革命,而区块链技术是生产关系的革命。

目前,由于区块链技术在处一些场景应用仍处于探索试验阶段,许多领域仍在进行安全性、成本和影响等方面的探索,由于区块链与物理对象连接、技术复杂性和各方共识挑战性,区块链的应用仍面临各种现实问题。

总之,区块链应用于我们的经济社会,将带来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服务。

提及区块链和互联网,就不得不谈到平台经济,区块链+互联网催生了平台经济的出现。李扬坦言,平台经济近年来确实产生了一些问题,但要看到的是,平台已经是同市场、企业相并列的第三类资源配置方式与机制,代表着经济发展的未来。

平台具备依赖用户高度参与、供求双方信息准确匹配、双边网络外部性,以及大规模跨界等一系列特征,这就使得平台在未来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事实上,现阶段,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零工经济”范畴。据人社部统计,去年就有2亿人打零工,而这些零工绝大多数都与各类平台密切相关。举例说,全国满天飞的快递、网约车,甚至网上带货,都是搭建在某种互联网平台上的。

必须注意到,平台经济的运行机制与现有的经济组织是不同的,它是平的、网络化的、多元的、去中心的和去边界的,我们在讨论信任机制的时候,也要对平台经济给予很大的关注。

数字化手段能弥补人性的缺陷,弥补人造制度的缺陷,但同时也可能出现“数字化背叛”,也会有欺骗、偷盗、合谋、舞弊、贿赂、取代、攻击、破坏等致命的问题。因此,在现阶段大规模地推进数字化,讨论如何用数字化来改造金融、改造经济、改造社会的同时,也要启动前瞻性研究。研究数字化防范渗透和覆盖之后,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新问题。

社会发展就是这样,在不断解决旧问题的同时,不断产生新的问题,然后再创造新的科学技术去解决它们,如此波浪式前进,人类历史就是这样发展的。

尾声

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明晰地看出建构一整套的区块链式的信任机制,并且让人们可以在这样一套信任机制下更加高效地生产和生活,才是确保区块链真正可以打破原有发展瓶颈,进入到新发展阶段的关键所在。

忽略了这一点,区块链始终都是一个不接地气的存在,难以承担起主导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任,所谓的区块链时代,同样将会变得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