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主要从六个角度看中国企业服务这个产业的。
(1)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我们会分影响甲方(中国企业)、影响乙方(中国企业服务厂商)两个分支,来看国家政策。
当然,影响,有积极推进放大的正影响,有时候也有负影响。
国家政策,不管是国务院级别还是工信部级别,近几年都出台了很多和数字经济相关的规划指引。当然,规划指引要落地,还要看专项立项、专项预算、专项组织、专项KPI,没有这些专项锁定,规划也只能是一个指引而已。
国家政策,我们平时除了关注和我们直接相关的数字经济的国家政策以外,我们还最主要看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监管类的:比如财税银票、工商海关、社保、环保、证监银保监、安监、食药监…。
一个方面是体制内变化:比如央国企改革,比如政府改革…
(2)客户需求
中国企业客户是衣食父母,客户是产品灵感来源,不了解客户需求就去做规划,那就是不接地气。所以客户需求一定要去多直接和客户面对面调研走访的。
我们了解中国企业客户的需求,我们都是先了解它的业务需求,然后再去了解它的IT需求。不能一上来就去交流IT需求,否则你就不知道它为啥会这么想这么干,因为你不知道它背后的原因。
中国企业客户的业务需求和IT需求,自身能动性不多。主要受两方面影响:
一方面就是咱们上述的国家政策
一方面就是咱们中国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巨头
所以,平时我们也会多关注中国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巨头对传统实业的进入或变革、对我们中国企业服务这个产业的进入或变革。
(3)商业模式
如果是做IT卖IT,我们对这个套路是很熟悉的,其实不需要研究了。
我在2015年就说:现在火的不是企业IT,现在火的是企业服务。
所以中国企业服务产业,新的商业模式是我们看不懂的,过去没遇见、过去没竞争打过的。
即使是一个简单变化:多租户技术架构、公有云统一部署、年度订阅付费,其实要打顺了,也很难。
业务+IT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相对于做IT卖IT,这就是高维打低维。
产业平台+生态,相对于全价值链自己干,这也是高维打低维。
(4)技术革命
中国企业服务产业,也算属于高科技产业吧(虽然很多中国企业服务厂商的产品并未有高技术门槛)。所以我们也老关注新技术变革。
尤其现在新技术层出不穷:
IoT物联网、VRAR、移动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区块链
云计算
5G高速网络
中国企业IT产业,经历了几个阶段:
单机时代:单机字符时代、单机GUI时代。GUI交互技术的出现,曾经改变过中国企业IT产业竞争格局
局域网时代:服务器端的数据层应用大型关系数据库,这也曾经改变过中国企业IT产业竞争格局
Web互联网时代:Web时代对于中国企业IT产业的改变不多,但确实网络带宽的提速降费,对中国企业Web应用普及有了很明显的普及。尤其2015年以来,多租户架构/公有云部署的SaaS模式,终于让Web技术成为必须。但,这离中国流行Web技术已经过去20年了。这就是缓慢变化发展的中国企业IT产业。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App时代对于中国企业IT产业的改变不多,主要应用在OA协同-移动报表图表、营销-销售-零售这两个分支。从2010年在中国企业IT产业开始流行移动技术以来,各个企业IT厂商做了很多移动APP,但是,除了咱们刚才说的那两个分支的移动APP以外,其他的APP产品,对营收的放大并无多大关联关系。
云时代:多租户架构/公有云部署/年度订阅付费的SaaS模式,这是云时代。云时代也出现了很多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分布式SQL和分布式NOSQL、数据湖数据仓数据计算引擎查询引擎搜索引擎、区块链、微服务中间件技术。但是截止到目前为止,这些技术对中国企业服务产业的竞争格局变化并未看到。
大家如果总结上述历史进程,大家会得出一个结论,技术革命影响或加速中国企业IT产业发展,主要在:交互层、数据层数据库、网络层带宽,这三层的大变革大飞跃。
(5)竞合格局
竞合,我们主要关注就是这个产业中的玩家的进入和退出。
比如,中国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巨头纷纷进入中国企业服务产业,这就是新玩家的进入。
比如,Oracle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受国产化替代信创影响,退出中国企业服务产业,这就是老玩家的退出。
比如,响应国家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经济推动传统实业升级转型,央企们纷纷成立独立的科技公司,客户变友商,这也是新玩家的进入。
比如,受VC资本推动,这个产业出现了很多新创业者,这也是新玩家的进入。
竞合,我们主要就看这四方面的玩家进入与退出。其他我们不怎么看。
(6)资本加速
资本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个催化剂。
有了资本,确实在产品实力、销售网络搭建实力、品牌影响力、企业整体人才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会让一个企业服务厂商快速产品成熟、快速营收放大、加剧产业竞争激烈程度。
所以,我们在资本这方面,主要关注两个分支:
一个分支就是企业服务厂商的融资、上市、并购情况
另一个分支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化:如一级市场投资的变化、中国二级资本市场的变化(如美股、港股、科创板、新三板,对中国企业服务厂商的上市政策的态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