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终于读完了李智慧的《大型网站技术架构》。虽然是一本 2013 年的老书,但很多思想非常有启发性,即便 10 年之后读来仍然醍醐灌顶。
技术方面自然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更多的是收获了一些思想。
挑个重点说吧:书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观点是,大部分情况下,是业务推动技术,而不是反过来。技术最终是为业务服务,是业务需求的增加推动了技术进步,而不是为了技术而改进技术。
我十分认同这个观点。
书里还举了一个特别好的例子:淘宝技术架构的演进。之前读过《淘宝技术这十年》这本书,熟悉这段历史,但作者的几句点评,又让我醍醐灌顶:
- 最初(2003 年),淘宝花 3000 美元买了一个 PHP 网上拍卖系统的源码,稍作修改之后投入使用。这十分明智,因为初期业务最需要的就是尽快上线,买系统比自己从头研发要快很多,且PHP 很好上手;
- 后来(2004 年),业务迅速扩张,淘宝迁到了基于 Java 的架构,数据库从 MySQL 换成了昂贵的 Oracle 数据库(部署在昂贵的 IBM 小型机和同样昂贵的 EMC 存储设备上),服务器换成了付费的WebLogic。这同样十分合理,因为在业务快速扩张期,保证服务稳定是第一位的,虽然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但最大程度避免了因为服务不稳定导致了用户流失;
- 又过了几年,业务量增长到难以置信的规模,淘宝舍弃 Oracle、IBM 和 EMC,重新回归到开源的 MySQL 和 NoSQL 系统,并自研了许多基础架构产品(后来大多开源)。这仍然十分合理,因为业务到了这样的规模,问题是别人没有遇到过的,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可靠。
总之,淘宝技术架构的演进完全是为业务服务,每个阶段的改变都是合理的。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如果一开始就使用开源 + 自研的架构岂不是更好?但实际不是这样,因为每个阶段的业务情况不同,就需要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归根结底是为业务服务的。
(由此延伸,只要能解决问题,用什么手段其实无所谓。比如 12306 抢票把服务器压垮的问题,换个更强大的技术架构当然可以,但另一方面,如果在业务上能换个策略,避免这种瞬时高流量,同样能解决问题。)
书里还有一些精彩洞见,推荐看一下原书。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